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大学城+新农村:特色小镇建设的江苏路径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8-20

从2014年甚至更早开始,一种肇始于浙江、以区域性空间再造和增长要素集聚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模式——“特色小镇”横空出世,并迅速推向全国,这一区域性实践在中国城市化和产业转型方面具有多方面的推广和辐射意义。特色小镇的创建既是一种优化生产力布局、注重内涵的发展模式,也是一种破解有效供给不足、推动产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经济模式,还是一种多元参与、体制开放、协同共享的社区或社会治理模式。

在特色小镇的创建上浙江走在了前列,江苏也通过了相应的《指导意见》(2016),意欲迎头赶上。我们认为除了加快能够促进制造业转型的特色小镇外,应充分利用江苏的有利条件,在传统大学城改造和新农村共同体创建上有所着力。

在美国,诸多以大学城尤其是研究型大学为核心形成的特色小镇,所以能够成为以创新和创造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引擎,就在于“校园创造了新知识,反过来促进了校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在这方面江苏的南京、苏州等地都有形成规模的大学城,但现在的问题在于:一是每个大学都为围墙所包围,互不往来;二是大学的教师受制于现有的管理政策对创业缺乏兴趣和冲动,单凭缺乏经验和资金的学生们的热情于事无补。江苏,尤其是南京两大著名的大学城——仙林大学城和江宁大学城应该有勇气尝试,政府也应该在大学毗邻的公共地带——比如仙林的羊山湖公园做出公共投入,建立大学城(University Park),除了建立银行、俱乐部、图书馆、书店、电影院、博物馆、展示中心、餐馆、咖啡馆、会议中心外,建立能够容纳数千人的创客中心或群落,免费3-5年竞标招租,由教授和他们的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在这一轮江苏没有产生自己的马云,但如果规划得当,这个人才与教育大省不会不出现自己的“张云”“刘云”和“李云”,而这就是江苏的未来。

与此相应,一直有着集体经济传统的江苏农村,也是建立农业或旅游特色小镇这种新型产业共同体的沃土。在这方面南京的巴布洛生态谷、桠溪慢城已经做了尝试,南京近郊的桦墅村、世凹桃园也正在做着尝试。将有条件的江苏农村建设成规模不等的特色小镇,应该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如何通过观光农业、经济植物和良种的推广,提高农业及农产品的产出和安全性;二是农民,如何通过农业的产业化实现农民的身份转换,提高农民的收入;三是农村,如何通过特色小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我们的农村重新成为人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周晓虹,作者为江苏紫金传媒智库主任、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