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以“典范城市”为坐标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
来源:南京日报 日期: 2021-11-04
南京要建设的“典范城市”,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率先发展、做出示范,所有的重点任务都要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根本大局,在高质量发展中追求卓越,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积累城市现代化的经验。
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要历史节点,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描绘了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未来五年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点任务,必将开启时代跨越的新征程,谱写城市精彩的新篇章。
南京是一座叠加重大战略、具有重要地位的机遇之城,也是一座肩负历史期待、承载无上荣光的英雄之城。徐琦 摄
南京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
南京这座城市,集历史厚重与时代新潮于一身,包容并蓄,与时俱进,发展韧性足、持续性强,在全国城市中独树一帜,有着特别精彩之处。过去五年中,南京更是紧跟时代步伐,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期间重要讲话指示为指引,聚焦“强富美高”总要求,狠抓落实推进,实现历史性跨越,在南京的发展史上书写了一段更加浓墨重彩的篇章。
经过五年的发展,南京全面提升了城市地位,发展优势更加突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奠定了开启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过去五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经济总量连续跨越四个千亿级台阶,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迈进全国城市十强的新局面。在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全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形势下,取得如此成就实属不易,这不仅提升了南京在全国的地位,更是鼓舞了这座城市在新时期发展的斗志和勇气。
经过五年的发展,南京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上取得显著成绩,创新动能更加澎湃,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正在进入深层领域,连续三年获得全省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级。南京的创新企业不断涌现,经济发展中创新成分显著加大,创新意识已深入到基层。南京的社会标识已更加丰富,对南京的认知有了更多的创新内涵。
经过五年的发展,南京已是一座更加宜居的城市,山水城林相得益彰的城市容颜更加夺目,美丽古都的城市形象更加突出。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人民群众在城市的发展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今,南京比以往更加令人向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尤其是科技创业人员选择南京作为展现人生精彩的舞台。
总之,南京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需要继往开来,谱写更加精彩的历史篇章。南京这座城市有着鲜明的城市个性:既有“稳”的一面,又有“进”的一面,“稳”与“进”的紧密结合,是南京发展不断上台阶的关键。今后南京发展,“稳”字上更要讲究定力,盯住远大目标不动摇,不为一时喜忧快慢所左右;“进”字上更要突出发展的跨越,发挥城市的关键所长,彰显城市的核心优势,让城市精彩熠熠生辉。
紧紧围绕现代化大局建设“典范城市”
展望未来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南京要建设的“典范城市”,是在现代化进程中率先发展、做出示范,所有的重点任务都要聚焦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根本大局,在高质量发展中追求卓越,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积累城市现代化经验。
首先是加快推进经济现代化的建设,建成一个经济综合实力更强、产业结构层次更高和居民生活更加富裕的城市。城市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经济的现代化上,体现在更加先进的产业结构上,体现在居民拥有更高的收入和享受更为健全的生活福利上。相信经过新的五年发展,以现有汇率水平计算,南京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会达到3万美元以上,与目前欧洲中等发达城市基本相当,人民的实际生活水平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并逐渐走上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南京的产业结构层次将迎来提升和优化的关键五年,这也是经济现代化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没有先进发达的产业结构,经济现代化也就没有牢靠根基。
其次是城市建设和城市功能的现代化,构建起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形成优越的城市功能。现代化的城市要有一流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完善优越的城市功能,汇聚要素的能力更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更为突出,城市运行和治理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更高。南京已经有比较发达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之中,未来五年应更多在充实内涵、优化结构和提升能级上下大的功夫,如提升机场、港口、会展的国际化功能等,充分彰显南京作为更大范围的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地位。此外,在城市功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重和加强城市生态保护,建成一个高度绿色发展的城市。
城市文化的现代化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表现在一座城市具有更高的科学、教育、文化、艺术水平,拥有一流完善的文化设施,还表现在这座城市能够在国际上产生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影响力。纽约、伦敦、巴黎之所以著名,城市文化的影响力远远超越城市设施的先进水平,那里的一流大学、博物馆、歌剧院、艺术画廊对人们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交通等城市设施的陈旧与不足。南京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充满现代文化气息的城市,应着重在促进城市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文化相得益彰上做文章,尤其是要通过城市文化这一媒介扩大南京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人是城市的主体,现代化服务的对象是人,因而人的现代化也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推进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根本内涵是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与城市现代化相关联的人的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的能力不断提升,从事“物”的现代化建设的技能不断加强;二是人的自身综合素养全面提高,适应现代化城市对人的全面文明程度的要求。我们不能在“物”的现代化建设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甚至具备国际一流水准时,而“人”的文明程度和现代化意识还停留在工业化时代甚至农业时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是一个全面建设的过程,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随着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而逐步建成。未来五年是关键的五年,是开启“典范城市”建设的起步阶段,必须从一开始就要走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坚持创新发展和提升开放水平是关键路径
全面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要做的工作很多,战略举措也可以列出多条,但最根本的实现路径就是两条,一是坚持创新发展,向创新要发展的动能;二是提升开放水平,成为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
创新已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南京建设“典范城市”,创新成了最大的制约因素和潜能所在。创新抓不好,“典范城市”建设就受到掣肘;创新有突破,“典范城市”建设就有巨大的动能。与扩大经济总量相比,南京创新的压力更大,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形势更为紧迫,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要生产力的任务更为繁重。必须坚定不移、千方百计聚创新之能,走出更有成效、创新支撑力更加显著的路子。
一是要充分发挥南京的城市吸引力,以更大力度汇聚全球创新人才。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源泉,人才的规模和高度决定了创新的强度和成效。国内外无数的经验表明,一个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产业往往是从引入一个高端人才开始的。南京在汇聚天下创新人才方面要有更开阔的视野、更高的目标、更为高效的体制机制,要重点盯住战略性科学家、海外高端创新人才、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人才、高端商务人才等,做好引进汇聚工作,盘活本地人才存量,启动一系列创新人才建设工程。政府在汇聚人才方面要主动出击,当好“人才猎头”,组建市场化程度高的人才集团。
二是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有力推动南京的创新资源迸发更大的创新成效,使南京成为一流的创新城市。南京高校和科研院所集中,创新资源丰富,但如何转化为南京的现实创新能量,或是没有真正破题,或破了题没有完成答题。促进南京丰富的创新资源融入南京创新活动、推动南京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是创新驱动战略决胜的重要因素。关键还是要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深化包括科技成果评价在内的各项体制机制改革,让各类创新要素尤其是高层次的创新要素活跃起来,主动投入到南京的各项创新事业中来。
三是要采取有力措施,有效促进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与南京事业性创新机构云集形成对照的是,南京企业在创新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大,尤其是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的龙头型创新企业,像华为、腾讯那样的产业领袖型企业更是处于空白。没有一大批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南京的创新发展就难以达到一个应有的高度,城市的典范作用就受到限制。要引导南京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确立紧紧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标,培养一大批目光远大、熟悉产业科技前沿、立志做产业先锋的战略型企业家。
四是要加强规划引领,重点打造一批在全球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国家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作出南京贡献。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在于数量多,更不在于什么产业都要建设,事实上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囊括所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在于高科技含量,在于关键核心技术的战略地位。应当紧紧把握国际产业科技发展趋势,结合南京自身的条件和优势,在提高科技含量和形成全球竞争力上做文章,建设一批在国内有引领作用、在国际上有充分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上,则要更多聚焦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这一定位,加快制度性开放,提升城市的国际化程度。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使南京现代化建设更具有国际标准、更有务实的内容。南京这座城市,在风格上大度而包容,粗线条勾勒出的城市轮廓十分鲜明,但在精致、精准和高效方面尚需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更加开放和国际化,将促进南京在打造城市品质的精致一面有更大的发展。
(作者为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