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集体经济改革与发展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9-05
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农村集体经济增长多元路径基本形成、集体经济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内部治理优化完善、发展动能持续有力、经营机制规范高效、服务成员和联农带农能力明显提升。
2021年12月,南京农业大学“发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研究”课题组分别前往泗洪县、淮安市淮安区、江阴市和太仓市等地进行调研,与当地县(市)、镇(街道)、村(社区)等负责人进行交流。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现代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村社分开”改革受阻、“房东经济”后劲不足等问题,增加了江苏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风险,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创新予以解决。
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带领群众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村干部市场化导向的综合经营能力不足,不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此外,由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匮乏,部分经济薄弱村存在基层村干部流失现象。
“村社分开”改革受阻。“村社分开”通过将集体经济组织从村“两委”分离出来,保障集体经济组织能够相对独立地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有效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独立性、自主权以及经济利益。但由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距较大,当前并不具备全面推进的基本条件。
“房东经济”后劲不足。农村集体所有的性质决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破产。在农村工业化蓬勃发展的苏南地区,风险较低、收入稳定的“房东经济”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主导方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严格要求下,“房东经济”增收空间变窄、后劲不足,亟待培育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的经济增长点。
那么,想要促进江苏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就要通过制度创新予以解决。
创新激励机制,有效培养“本土人才”并引进“外来人才”。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将培养“本土人才”与引进“外来人才”有机结合。创新人才发掘培养和扶持机制,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促进人才“上山下乡”;重视返乡农民工的作用,将其吸收培养为后备干部,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筑牢人才基础;注重开展在岗培训工作,探索公费培训与付费培训相结合,培育更多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运营管理人才;从企业或者其他社会机构引入集体经济管理人才,用市场化机制和经济手段激励中高端管理人才进入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组织,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可持续发展。
因地制宜,差异化推进“村社分开”探索。“村社分开”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乡村治理能力的重要探索。由于改革条件不同,各地推进“村社分开”探索的步伐和途径也应有所差异。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面临资源匮乏、规模小、创收能力差、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推进“村社分开”改革的时机不够成熟。“政经合一”更有利于集聚并整合资源进行高效开发利用,做大“集体经济蛋糕”是这些地区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建议基层自治组织通过对资源资产进行确权登记,将有限的资源资产集中起来统一规划并合理利用。充分利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帮扶资金,集中投资到当地的特色产业并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特色产业链条提高项目收益的可持续性,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完善保障集体经济“村社分开”后的相关配套措施,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管理水平。在法律上明确并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特殊法人享有的各项权利,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股份权能,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开发利用、股份抵押、投资融资等方面提供政策便利。
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保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农文旅、产加销等新业态新模式,需要一定的配套建设用地。建议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提升“四荒地”利用效率,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给予资源上的统筹调配支持。农业农村职能部门牵头制定有利于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长效发展的规章制度,围绕各地农村特色产业链条,搭建产学研公用平台,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该平台上与高校、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等发生联系,拓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部门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范围,提升科研成果在特色涉农产业链条中的转换速率,提升现代农业附加值,解决农村集体经济过度依赖“房东经济”的困境,促进江苏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太仓市东林村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联动发展,实现了从“房东经济”到循环农业的转型升级,摆脱了对“房东经济”的严重依赖。该村“一片田、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的现代循环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发挥了农业的多功能性。2021年,东林村一二三产业收入分别为1260万元、1560万元和1730万元,总收入达到4550万元,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40%增长到目前的70%。东林村的探索值得全省特别是苏南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进行借鉴。
(作者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