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南京鼓楼:活力老城向阳而生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4-13

颐和路十一街区

新兴板块一路高歌猛进,回望城市起源处,中心城区如何继续前行?

长江南岸,幕府山下,南京老城鼓楼区正迫切寻求一个答案。

它从国家大发展大建设的黄金岁月里走来,与城市的高光时刻如影随形: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全省首家个体市场、全省第一座大型城市道路立交桥、全市第一家大型夜市、全市第一家国家级大市场、全市第一个商业综合体……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城市多中心浪潮下,这片最早开发、最先面临要素瓶颈的土地,从不相信宿命,也不顺从“必然”。

当人们普遍唱衰老城时,它不声不响地连拿三次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当后起之秀接连冒出时,它一举摘下高质量发展城区和全市双冠,其中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完成率等多项工作得到满分,而这些,恰恰是老城公认的“硬骨头”。

如同一个“宝藏男孩”,它不事张扬,只埋头做自己的事,却总能以亮眼的成绩,一次次抢占外界视野。时至今日,它仍以不到南京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近12%的经济总量。

从数据,到现实,都在告诉人们:老城不老,只是新生。

不信邪,拼实干

“我们就是主城最大的孵化器。”面对外界调侃,鼓楼干部不避谈现实,又善于自嘲。始于上世纪末的高校外迁,延续到当下,变成“企业一做大,就往外面跑”的尴尬。老城就是留不住人!很多人都觉得这股势头挡不住。

但鼓楼人偏偏不信邪。南京市“百校对接计划”中,一位高新区的处级领导跑去杭州一所高校,甘当学院和部门负责人的小跟班,给各色人等递名片,一听说有企业有项目,提着公文包就跳上地铁。一年里攒下往返宁杭的上百张高铁票,最终谈下一家策划了多个热门城市IP的科技企业,双方合资设立子公司,落地鼓楼。“现实所迫啊,不努力不行,碰到点机会就要上。”

一家北京企业经过前期考察洽谈,决定落户鼓楼,小长假前最后一个工作日,装着落户申报材料的快递才抵达南京。见迟迟没有配送,投促部门的分管负责人直奔20公里外的中转场,在堆积如山的快递里现找。回程路上遇到晚高峰,他干脆扫辆单车往回骑,赶在工商登记部门下班前,完成办理。“硬条件拼不过,我们就比软实力,把企业服务做好,把营商环境做优。”

地处铁北的三个街道,经济总量长期排在全区靠后,外界觉得这里难招商,“扶不起”,一位街道经济主任却总是换个角度看问题。“南京站就在我们街道,可以承接上海外溢的项目。很多毕业生租住在江北,而地铁3号线就从我们这过,企业招人不犯愁。”如今,街道招来一大批供应链和数字经济的总部项目,一个显著变化是,地区年龄结构年轻化,新楼盘来了好几家。

自嘲归自嘲,这里拿出的成绩单却分明让人刮目相看。过去五年里,鼓楼区累计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987亿元,引进289个亿元以上项目。29幢亿元楼宇、6幢十亿元楼宇相继在街巷间站起,楼宇经济活力跻身全国城区前十。

有的企业,留住了。德国企业博西家电深耕中国市场20余年后,需要更高标准的办公条件,再次选择把新总部大楼放在鼓楼,大中华区高管在启用仪式上神采斐然,表示要继续加大投资,对中国消费者有着充足信心。

有的企业,过来了。字节跳动、喜马拉雅等互联网头部企业纷至沓来,高新技术企业五年间翻了两番,产值年均增长超15%,42.3万平方米的城市硅巷开始释放活力。半个多世纪的老街里,孕育着新生的能量。

正因为如此,老城的价值重新被审视。一家从事光电芯片研发生产的企业,没再“随大流”跑去郊区,反而闹中取静,把厂房落在车水马龙的金川河畔。公司负责人给出的理由让人意外:我们的设备不能承受大的晃动,这里不搞大拆大建,没有地铁,没有地下停车场,建生产线再合适不过。为此,属地街道放弃了在寸土寸金的园区一楼建商业配套的想法,高精密设备得以稳稳地放在地平线上。

该精细的时候精细,该大方的时候大方。不算眼前账,不计蝇头利,鼓楼的干部一挥手,把最好的地段留给企业。

这一票,就是投向未来。

不坐享,敢创新

“老城”标签不等同安于现状,“省城”属性不意味着就可以自我优越。

这里从不缺冒险精神,更不缺创新基因。以居民协商议事为核心的社区治理,较早地开创国内先河。光是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最早就能追溯到上个世纪,时至今日,全省首创的“鼓楼e学校”,活教育思想、为儿童的学习等区域教改主张依旧层出不穷。这里是原创的天堂。

民政部公布的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十大典型案例中,鼓楼区“以居民满意度考评机制推动街道服务管理再创新”榜上有名,是全省唯二入选的案例之一。

“做了那么多年工作,头一次直接面对居民的‘打分’,心里是真没底。”试点街道一位负责人说。但在后面的工作中,从上到下,谁都没回避,也没打折扣。

调查问卷经过多轮调整,小区出新、加装电梯等敏感问题,统统放到前面,各街道根据指标得分领到“画像”,做得好的就是“红色”,做得不好,拿到“黑色”也无话可说。事实证明,各街道纷纷建立起12345工单“回头看”、“红黄橙”问题三级领导响应、“应急包”等机制,基层的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了。

“这是导向的转变。”鼓楼区主抓该实验的一位干部说,过去对街道的考核主要是区里在做,但有时候居民口碑与分数并不匹配,把考核“指挥棒”交给居民,让需求端倒逼供给端,才能为工作找准方向。

打破自上而下的思维定式,需要的是自上而下的勇气和担当。

鼓楼区响亮提出“四个全域”的目标愿景,区委主要负责人却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每个“全域”都有“阴阳脸”:全域首善上,“南强北弱”的局面没有彻底扭转;全域创新上,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能还未形成足够支撑;全域美丽上,城市建设管理水平较先进城区还有一定差距;全域幸福上,优质公共资源仍供给不足、分布不均。

因此,街道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部门职能、组织关系、绩效考核下沉街道,破解“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

因此,国企改革大刀阔斧,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明确“1+8”新格局,传统国企加速迈向现代企业,在各自领域披坚执锐。

因此,探索“物业+养老”新模式,被申报为南京市“一区一特色”改革项目,家庭养老床位、时间银行等特色经验将进一步整合,孕育“升级版”。

只有告别常规,不拘一格,才能无限拥抱这个不断翻页的时代。

为把新消费玩出花样,商务部门跳出“舒适圈”,主导策划近百场线上线下活动,舞台如何搭建、流程如何进行、推广如何出圈,团队成员围绕每一处细节反复碰撞,直播、电竞、潮玩、文创、街舞,他们不遗余力地走进“Z世代”的视野。

为给辖区商业企业“带货”,分管副区长大方献出“第一次”,现身直播间,在本地“网红”主持人的引导下,和网友们互动。

这是一个商务商贸产业收入站稳5000亿元台阶、贸易销售额占全市三分之一的传统消费大区,不断释放的新信号、新姿态。

敢于突破自我边界,就会创造出无限可能。

不停步,有情怀

虎踞北路4号小区05幢楼,南京市首个居民自筹危房翻建项目交付在即,居民们难掩兴奋,几乎每天都要去工地转转“当监工”。今年春节期间,市区领导带着“福”字一起看望他们,“我们党说话算话”。

让百万常住人口住得体面,老城不遗余力。过去五年,鼓楼区改造棚户区超25万平方米,治理在册危房152幢,完成256个老旧小区2059幢房屋改造,同步增设电梯288台。

怎么改,改什么,鼓楼把“优先级”让给住在这里的人。居民议事会上,大爷大妈们七嘴八舌地讲,自己希望新房子有独卫、能朝南,设计师重回“小学生”,把百姓心声一一记下,8.67万户居民住上楼道有灯、充电有桩、出门有景的“新”小区,全区505个老旧小区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

以人为本,这是老城应有的温度。

也只有在老城,你才能真切感受到岁月的力量,厚重但温润。林立的商肆顺着老街的肌理慢慢生长,幽静狭长的巷子里,百年老建筑可能就在转角处,推开门就是四处流淌的旧时光。但在过去,老街几乎等同于“破败”,历史与“没落”同义。

何以新生?市里支持各区的首次“一件大事”,鼓楼选择了中心片区,北起新模范马路、南延广州路、西起外秦淮河、东至中央路和中山北路的7.3平方公里内,道路修整,外墙出新,游园绿地里花团锦簇,随处走走就是景。全省首批宜居街区,鼓楼南有天津新村,北有阅江楼街区,双双入围。

看似民生工程,鼓楼主政者却清醒认识到,环境品质的提升,也顺势挑动着产业的神经。

北京西路金黄色的银杏树下,不光有晒太阳的老人小孩,还有敲代码的创业者。中科紫台创新基地里,字节跳动、上海百展堂数字科技、瑞森智能科技等多家企业已经入驻。

马路对面的金银街,环南大片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同样意在提升街区品味,有情怀够文艺,同样能成为吸引创客的关键要素。

城市更新的新理念下,老城愈发活色生香。

总长5.8公里的金川河,在城市最核心区域蜿蜒而过,曾是南京城市河道整治中名副其实最难啃的“硬骨头”。主政者下定决心治理,数年来投在里面的钱以亿元计,河边散步的老婆婆即使旁观,也能看出来,“治这条河,政府花了不少钱哦。”

水清了,岸绿了,后期维护的投入依然源源不断。这是一笔暂时看不到任何经济回报的账,但从上到下,各个部门和环节都没停下过脚步。

可居民愿意停下来了。宝塔桥东的河边步道上,每天上午歌声朗朗,几个老年朋友自带音箱和麦克风,对着河面唱起歌。

由此向西一百米,内河入江处,汽笛声声,火车隆隆,无论北望还是南眺,12.2公里滨江岸线尽收眼底,贯通后的步道人来人往。依江发展千百年,老城重新建立人与江的关系。数轮岸线清退热火朝天,绿地公园、亲水步道、景观雕塑工程紧跟着上马。如今的上元门处,塔吊忙碌,城市客厅建设紧锣密鼓。

把会客厅摆在长江边,老城的胸襟可见一斑。

不自封,向未来

可以确定的是,产业升级、区域竞合、疫情频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城市的每一步前行都是在爬坡。尤其对于老城,既有优势怎样拉长?短板如何补上?新的增长点又在哪?属于奋进者的大时代里,总要有人探路。

半年前的鼓楼区第三次党代会上,一个新方位让人眼前一亮:中心城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立足自身特征,对标国内先进,未来五年,鼓楼立志,就做中心城区的标杆。

信心源自底气。

数据显示,过去五年,这里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零总额分别突破百亿、千亿,人均可支配收入破8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8个百亿级台阶,仅去年就先后入选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投资竞争力百强区。老城的动能依然强劲。

要看到,在鼓楼,45%的人口接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创新“富矿”,光是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与河海大学,就联手在水科学领域开拓了多项世界和国内首创。老城的创新依然活跃。

鼓楼主政者指出,当前面临的是,主城“集中—分散—再集中”、老城“更新—焕新—复兴”、省城“集聚—辐射—再集中”的发展规律叠加,“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南京都市圈等战略交汇。老城的机遇依然可贵。

更值得振奋的是,那些“出走”的人,正以另一种方式回来。主城首创的“科技镇长团”“科技专家团”,让高校人士成为校地融合的“桥梁”。短短一年,南京大学苏浙运动场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合作建设成功签约,“院士之家”建设完成,环南大硅巷方案发布。

那些紧闭的大门,正以另一种面貌一扇扇打开。历时3年,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首发示范区——十一片区于今年初开街。宝龙艺术中心内,安迪·沃霍尔艺展启幕,英园下午茶餐厅里,音乐流淌、咖啡飘香……还是那些老建筑,但已俨然开始注入新的故事。

那些“掉队”的角落,正以另一种姿态迎头追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让老城、河西、滨江、铁北四大片区的发展更加协调均衡,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短板弱项全面补齐,其中,全区上世纪建成的老旧小区,要在未来五年里全部改造完毕。

这样看来,老城似乎从未老去。

“牢记殷殷嘱托、扛起光荣使命,切实把市‘两会’的部署要求,转化为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的具体抓手,进一步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锚定‘四个全域’、强化‘五个引领’,奋力打造中心城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区,走在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前列。”鼓楼区委主要负责人说。

这样看来,老城必将打开新格局,向阳而生。

“四高四区” 什么样?

(一)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创新发展引领区。着力完善“三主四特”现代产业体系,厚植创新型和服务型经济竞争优势,构建以鼓楼高新区、滨江商务区、幕府创新区为引领,以主城硅巷为支撑的“全域高新区”格局,打造“长三角区域总部首选地”“都市圈创新总部集聚地”,推动经济密度进入国内主要城市中心城区前列。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2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1600亿元。

(二)塑造高颜值形象,打造美丽古都典范区。坚持将自然人文融入城市更新,以最严举措落实长江大保护,推动空气质量“两降一升”、水环境治理由“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打造宝船、下关滨江、上元门三大城市客厅,统筹推进四大片区协调发展,努力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美丽“新画卷”。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稳定保持在80%以上,主要水体达到Ⅳ类水质,城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2%,12公里长江鼓楼段成为南京最美江岸。

(三)创造高品质生活,打造民生幸福样板区。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心打造“江苏最好、全国首善”的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强区,全面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优化医疗卫生体系、完善养老服务功能、丰富文化体育供给。到2025年,基本实现教育、医疗、养老等优质公共资源“南北均衡”发展,美丽社区建设达标率99%,民生幸福指数保持省市领先。

(四)推进高效能治理,打造安全韧性标杆区。传承鼓楼社会治理“优势基因”,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动城市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智慧化,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加快法治鼓楼、和谐鼓楼、平安鼓楼、诚信鼓楼建设步伐。到2025年,公众安全感保持98%以上,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0%,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心城区治理现代化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