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南京溧水:高水平打造南京南部新兴增长极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4-26

集政务服务、规划展示、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溧水市民之家

疾驰而过的城际轻轨、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落地生根的重大项目、日新月异的空港新城……四月的溧水大地上,处处涌动着蓬勃的活力。制造名城,名不虚传。

2019年底,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溧水获批建设全市唯一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两年来,溧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亮眼,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3%,并获评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

回望过去,溧水制造业不负众望,取得耀眼成绩,正着力打造南京南部新兴增长极。

而今,置身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依然是溧水制胜的关键法宝。现在的溧水,把目光看得更远——创建“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步入新阶段,改革创新才是破题关键。当前,创新已成为溧水最热门话题,明确了以争创江苏省创新型示范区为抓手,积极打造南京南部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长三角科技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高地。

当下,优化服务水平、深化要素保障、加强人才聚集的话题再度被热议,溧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正在掀起星火燎原之势。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高质量发展。一轮接着一轮攻坚,一项接着一项突破,发展的大潮汹涌澎湃,溧水大地万象皆新。

□ 本报记者 朱泉 见习记者 潘金铭 通讯员 李立

创新引领,锻造制造业发展“强磁场”

新春伊始,溧水区重大项目建设就已按下“快进键”。由全球最大8微米以下高端铜箔生产企业——深圳龙电华鑫控股集团投资50亿元的龙电华鑫项目开工建设,一期投资26亿元的蜂巢能源项目动工兴建……

2月11日,溧水区在南京率先举行2022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总投资213亿元的2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预计当年完成投资73.6亿元。

记者注意到,在这23个项目中,先进制造业项目达到19个,成为全场当之无愧的主角,再一次彰显了溧水区作为南京唯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的“强磁场”。

时间回到2019年底,在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溧水区获批建设全市唯一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两年多来,溧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耀眼成绩。2021年,溧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24亿元,同比增长26.9%,排名全市郊区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3%,并获评全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

进击制造名城,溧水何以成功?探索中积累的“溧水样本”给出了答案。

获批南京唯一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以来,溧水创造性划定一二级产业发展保护区,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的做法被全市推广,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南京样本;“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已成为许多企业家投资溧水的信心来源;行政审批速度在全国首创并率先实现“1120”目标,被央媒广泛报道,成为全国典范;率先成立区级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目前,溧水制造业产业链图谱初具规模,通过开展全产业链招商选资,去年溧水亿元以上工业签约项目185个,总投资644.2亿元,其中,产业链相关项目138个。

把目光看向更远的未来,溧水还有更大的目标——向“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迈进。今年召开的新年第一会上,溧水发布“创新驱动、产业转型示范”和“制造业‘腾笼换凤、筑巢引凤、凤凰涅槃’”两个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创新、人才、土地等要素接续谋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2.0版。值得关注的是,会上,溧水区提出建设江苏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从试验到示范,如何破题?创新是重要“关键词”。

骨子里刻着“领跑”基因的溧水,深谙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下好先手棋,通过打造产业“创新矩阵”彰显硬核实力。溧水聚焦新能源汽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家居四大产业链,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布局科技创新,打造“1+3”先进制造业集群。

高位布局,落子很快见效。日前,工信部发布了《2021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其中溧水区南京飞燕活塞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公示名单,实现溧水区国家级绿色工厂“零”的突破。作为专业生产内燃机活塞环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南京飞燕具有年产1.6亿片活塞环的生产能力,在创新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司引进一批高效智能化装备,淘汰低效耗能装备。加快开发新产品和前沿技术,满足发动机排放升级需要。

创新在于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地位。溧水明确提出加快培育重点企业,建立小升规培育库235家、省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库42家、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培育库162家,每月监测、滚动更新,全年新增亿元以上企业超40家;新增规上企业127家,占全市新增数1/5以上;成功创建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超历年总数。与此同时,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2021年新增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创历年新高,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77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81.3亿元,技改投资占比达60%。

在蓬勃发展的新材料、新能源、信息经济、生物医药等新产业面前,在方兴未艾的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量子通信等新技术面前,区域之间特别是发达地区之间,谁能快人一步、高人一招,谁就能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改革赋能,“溧刻办”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近日,位于溧水经济开发区的南京市重大项目——京东南京电商运营总部基地二期顺利拿到施工许可证。办理过程中,由于企业对申办流程不熟悉,区镇二级代办员主动全程指导陪同办理,帮助与部门协调对接,从取得土地证到办理规划许可、人防、图审、施工许可,为企业节约了近2个月时间。项目开工前,代办员还上门走访,对开工环节的放线验线、白蚁防治以及竣工验收时容易出现的问题都一一提醒,贴心的服务赢得企业负责人赞誉。

这是溧水区“代办服务”全方位提档升级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溧水区着力打造“办事更高效”的一流政务环境,去年5月,溧水出台《2021年重大项目代办服务清单》,制定年度重大项目代办服务清单,建立“先解决问题再说”代办服务协调推进机制等举措,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代办服务。

“只要企业有想法,我们就去想办法。”溧水区定制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规划,开辟企业服务政策专区,为省市重大项目和区重点项目提供“一对一”“多对一”“管家式”“保姆式”服务,收获好评如潮。

人员沉下去,服务跟上来。今年以来,溧水区投资建设代办服务中心聚焦重大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启动“先解决问题再说”机制,运用系统化、集成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加速推进审批进度。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溧水立足新发展阶段,致力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厚植企业发展沃土,从“一刻钟政务服务圈”改革全市领先,到“准入即准营”“新生儿出生一件事”改革、“办理建筑工程许可”指标全省领先,再到1120、753 改革全国领先,溧水区“溧刻办”政务服务品牌越擦越亮。

“办事难、办事繁”“上班没空办事,下班没地办事”,很长一段时间,溧水区市民徐鸿斌都有这种烦恼,感觉糟糕透了。

一件事情改变了他的看法。最近,在给他刚出生的孩子办理手续时,溧水区中医院一次性帮他办结了出生证、户籍、社保、医保等全部事项,从提交材料到拿到崭新的社保卡,仅用了半小时。这让他高兴不已。

和徐鸿斌一样,以往许多新手父母办理与孩子相关的手续时同样感到困难,办理每种证件都需提供3至4份证明材料,全部事项办下来至少需要20余份材料,还要往返多个部门,耗时又费力。

群众办事的难点,就是改革创新的重点。去年,溧水区聚焦新生儿出生政务服务“最后一米”,将办事窗口前移至助产医院,设置新生儿“一件事”专窗,推行“就近办”“系统办”“按需办”,整合出生医学证明、预防接种证、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登记等所需的7张申请表,形成统一的溧水区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理申请表,最快半个小时办结。新生儿父母在住院期间就能将全部事项办理好。

改革需要“刀刃向内”的勇气,更追求“全面开花”的效果。溧水区新生儿“一件事”改革,折射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也得益于该区用创新手段提升办事体验的实践积累,促成一件件惠民便民事项落地,“水电气一窗通办”,公证服务“全程网上办”,数字赋能优化政务环境……

数据协同,一通百通。在溧水区,“一件事”改革越来越辐射到“所有事”,溧水区将以“一件事”改革为突破口,鼓励基层创新,让“溧刻办”政务服务品牌内涵越来越丰富。

助企纾困,帮扶暖流抵御疫情“寒流”

疫情肆虐,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资金晚一天到位,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就多一份风险。关键时刻,“溧量抗疫贷”送来了一场及时雨。

3月23日,经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引导,溧水农商银行推出“溧量抗疫贷”,小微企业、生活服务类个体工商户分别可获得最高200万元、30万元的信用授信,用于企业流动资金、防疫物资保供等。

全流程只跑一次,线上贷款当日办结,线下贷款3日内办结。截至3月29日,已向5户中小微企业放款810万元,向49户个体工商户放款429.7万元,向44名居民职工放款632.6万元。放款速度的背后,溧水为企纾困的决心可见一斑。

不仅资金链受阻,疫情影响下,企业物流运输、员工健康管理都面临挑战。越是关键时刻,越是彰显责任担当。166名企业网格员没少帮忙,企业一线每天都有他们的身影,开展防疫服务指导,排查市外及涉疫地区来返溧人员情况,落实人员风险管控……企业需要什么,他们比谁都清楚。

了解到企业有物流运输需求,区交通运输局为相关企业办理通行证,并对运输司机实行闭环管理。有了政策利好,3月,溧水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企业开沃汽车才能顺利向客户交付近百台纯电动环卫车。

为降低跨区通勤人员的防控风险,溧水为园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提供400间人才公寓住房,员工自我隔离期间,无法实现单人单间的,提供专门的酒店隔离场所;多轮全民核酸检测时,把核酸检测点设在企业,或备好专车接送员工到核酸检测点……一项项细致举措,暖到企业家心坎里。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特殊时期,农产品滞销令种植户头疼不已,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在多方力量的参与下,农产品滞销变“直供”,农户愁容变成了笑脸。

白马镇顺辉家庭农场负责人李保顺这几天的心情犹如坐上了“过山车”。50亩雷笋正值采摘期,一场疫情,雷笋全都积压在地头,稍一耽搁,就会影响口感,李保顺吃不下、睡不着。

得知这一消息后,区相关部门和村委主动靠前,助农拓宽销售渠道、纾解困难。很快,网上团购、小区团购、单位团购订单纷至沓来,3天时间就卖出2万多斤春笋。李保顺的脸上,愁容终于变成笑脸。

不只是春笋,近期集中上市的草莓、早园竹、青虾等农产品也遭遇滞销难题。相关部门立即行动,在确保防疫安全基础上,畅通物流运输,动员相关平台和龙头企业通过团购等“直供”方式,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

要素保障,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土地、人才等要素的支撑,“腾笼换凤、筑巢引凤、凤凰涅槃”三年行动计划恰恰印证了这种观点。

向土地要效率,向资源要效益。随着土地空间、能源资源、环境容量、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约束日益趋紧,传统的外延式扩张已无条件也不可能。土地方面,资源越来越稀缺,提升产出效率是必由之路,瞄准低效用地再开发,在存量资源上产出增量价值。

“腾笼换凤”即腾出一批优质空间,在2021年完成1430亩低端落后企业处置的基础上,2022、2023年再整理清退约4500亩低效工业用地,到2023年底,累计腾出近6000亩工业用地。

土地“腾”出来,利用效率也得跟得上。为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再开发的积极性,溧水明确支持高强度利用土地,改造建设高标准厂房,允许按层按幢进行分割登记、转让;对不改变用途的现有工业用地,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溧水提出要汇聚创新人才,不断增强内生发展驱动力,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绘制主导产业人才地图,面向全球招引人才,引进一批带来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的顶尖人才和团队,支持诺贝尔奖、院士等顶尖专家来溧领衔创办研发机构或科技型企业;实施产业技能人才集聚计划,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产教训融合、政企社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到 2024年,新增高峰计划人才3人,创新型企业家10人,高层次人才120 人,建成海外协同创新中心2个,实施外国专家计划10个。到2024年,全区各类技能人才达135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700人。

矢志推动创新发展,溧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踏上全新起点,追求更高目标。未来,溧水计划每年投入不少于20亿元用于园区公共服务配套,鼓励支持市属、区属国资平台参与园区建设,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园区整治提升。

“抓创新、抓转型,既是我们的主动选择,也是环境倒逼,是推动溧水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的必由之路。”溧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立足为南京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作出更大贡献总体要求,牢牢把握争创全省创新型示范区、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总体目标,拿出争当开路先锋的决心和信心,聚势聚力、久久为功,努力取得更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