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调研行丨如东洋口村:滩涂地变“摇钱树”,打造“江苏沿海第一村”
来源:现代快报网 日期: 2021-07-27
四月中旬,位于南通如东小洋口国家中心渔港东侧的洋口村,沿途风景如画。迎面拂来温暖的海风,鳞次栉比的小楼房,构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线。2013 年以来,洋口村大力发展海洋捕捞业、滩涂水产养殖业等产业,实现土地全流转,每年经营收入达到 700 多万元,并且逐年增长。而村里独创的四项惠民举措,让腰包鼓起来的村民们拿到了额外的"红利"。"我们的目标是,在五年之内将洋口村打造为江苏沿海第一村。"洋口村党委书记傅国华说。
△停靠在海港边的渔船
土地全流转,四成劳动力"转行"进工厂
驱车驰往洋口村北面的洋口大道,沿路的海鲜一条街人潮涌动,前来收购的客商往来不绝。"现在我们全村的 1.3 万多亩土地已经实现全部流转,目前主要发展海洋捕捞业、滩涂水产养殖业、三产服务业、设施农业等。"据洋口村党委书记傅国华介绍,如今洋口村依托土地发包、滩涂出租、仓库及码头、鱼池、店面房等,每年经营收入达到 700 多万元,并且逐年增长,目前村有资金达到 8000 多万元。
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百姓们的收入也翻了一番。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13 年之前洋口村人均年收入只有 1 万多元,现在已经达到了 3 万左右。村民们每年都能拿到固定的土地流转费用,还能在当地企业打工按月拿薪,目前有四成左右的青壮年劳动力实现了从"村民"到"工人"的身份转变。
△正在村里锻炼的村民
74 岁的朱文和一家五口人都在本地生活,儿子是渔民,儿媳在洋口村的工厂里上班,三年前全家搬进了崭新的小洋楼。日子过得舒心了,朱文和每天都感觉轻松惬意,"现在村里的企业多了,可以说我们洋口村现在没有一个闲人,有劳动能力的都在厂里工作。"朱文和说,村里现在的运动场地和锻炼设施变多了,大家的休闲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9 年,洋口村的最后一个贫困户曹连芳成功"摘帽",全村达到脱贫标准。今年 67 岁的曹连芳儿子意外去世,儿媳离家,她带着一对双胞胎孙子孙女相依为命,而她本人还有糖尿病。近年来,村里积极帮她申办各项政府补贴,并发放村级补助,加上土地的流转费用,去年她家的人均月收入达到 600 元。"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基本够吃药和孩子上学了,感觉日子也有盼头了。"曹连芳说。
△村民住上了小洋房
独创四项惠民措施,多方位给百姓发红利
如今,洋口村已经跃升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富裕村",村的经营收入可以抵得上一个镇的规模。"改革开放的目标就是要让人民富起来,过上美好生活。现在我们村里富起来了,也想给百姓们谋福利。"傅国华告诉现代快报记者,2018 年开始,洋口村独创的四项惠民措施开始推行,为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
60 周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领到固定发放的生活补贴;村集体买单为全村老年人缴纳意外保险;免收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费用;同时实施医疗互助"福村宝"计划 ……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每年村里为这四项措施"买单"的费用就近 300 万元。
参加"福村宝"计划的村民每人每年只需要掏 50 元,村里会再补贴一百元,并将这笔资金存入如东县民政局的慈善账户上,委托第三方管理审核。要是村民发生重大疾病,"福村宝"会在医保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报销。
69 岁的陆生如是首批参加"福村宝"的村民之一。"当时知道村里在推行这个互助互利的计划,我立刻就带着全家人一起参加了。"陆生如告诉记者,他们一家是 2018 年 6 月缴费参加的,同年 8 月他的老伴就查出了肺部肿瘤,"福村宝"给他们报销了 1 万多元,减轻了他们不小的压力。
"洋口村的路宽又长,一路两旁新楼房;路旁绿树已成形,五颜六色鲜花香 …… "这是 82 岁的村民符学三写下的家乡变化。放眼望去,如今的洋口村沿途楼房成片,绿树成荫。全村森林覆盖率达到 65% 以上,建成全国第一批"绿色村庄"、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2019 年,村里投资 380 万元,全村新建道路 3 公里,安装路灯 500 盏,实现了全域道路的硬化和亮化。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陈莹 严君臣 见习记者 花宇 文 /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