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苏州:“最江南”背后的苏式之道

来源:苏州日报 日期: 2021-11-25

一座消失了近百年的苏州著名园林塔影园,日前在虎丘山下悄然“现身”。这座由明代文氏始创,清代蒋氏重光,清光绪年后逐渐败落的名园,如今盛世重修再度焕发了青春,并以明清贤达的传奇成为了苏州又一江南故事的承载之地。除塔影园外,近3年里苏州已重新“唤醒”了12处昔日的姑苏名园,让这座城市独特的核心价值愈加凸显。

如果说园林的重生代表着一座城市有形空间的精致营造,而文化的繁荣正展现着一座城市对精神家园的看重。就在1个多月前,第三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再次将世人的目光定格于“最江南”的深度阐释与实践,传播凸显着江南地区共有的文脉与气象。

在这些名园重修与艺文盛会的背后,千年苏州徜徉于江南文化的深处,面向长三角、面向全世界,致力江南文化的根脉打造,江南理念的落地表达,江南文化产业的创新探索。一座千年悠悠的文化名城,正用“最江南”的方式守正致远、知行互生、美美相传,展示精致美好生活,重塑江南文化之魂,再现着江南核心之地的无穷魅力。

守正致远:江南文化的苏式路径

2021年6月,《听寂2》在金鸡湖畔全球首演。这首作品是著名作曲家瞿小松以中国哲思源头、老子的《道德经》为题记,将中国文化以音乐为媒介推向世界的心血之作。与瞿小松的阴阳哲思不约而同的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当量与经济体量如何相平衡、城市的物质财富与精神化育如何相互转化,也曾让苏州倍加思量。

苏州的领导者敏锐地看到,长三角地区之所以在中国城市群中表现优秀,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明清时代江南城市数百年的“家底”。尤其是苏州,城市的优势不应是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甚至不是高新科技,而是文化软实力。而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苏式生活底色的江南文化,正可作为焕新软实力的坚实根基和丰厚资源。

2019年,苏州推出了首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甫一亮相,就引发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关注。苏州持续1个多月推出系列音乐会、舞台剧、书画展、优秀电影展播等活动,探索打造原创文化品牌,探索自身的“江南路径”。随着“最江南”战略定位与战略考量的明晰,2021年初,苏州出台了《“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苏州市将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推动苏州率先建成文化强市。苏州围绕打造江南文化研究、江南文化遗存保护、江南文化弘扬创新等十大工程,推出66个项目、200余项举措。

而在之前刚落幕的第三届中国苏州江南文化艺术·国际旅游节上,人们不难发现,苏州的江南身姿愈加从容,除经典剧目演出外,学术江南、志说江南、丝竹江南、乐游江南,展现了一座古今辉映、特质鲜明、影响卓著的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丰满心灵和“苏州担当”。

知行合道:江南文化的落地表达

11月22日,一份“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榜单”让前来考核苏州公文配送体系建设的专家赞不绝口,“真是够丰富,传统的、新潮的都有。”“为你们苏州人的文化生活点赞,这在全国都是领先的。”“苏州最江南 文化惠民心”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是苏州近年来创新开展的一项文化惠民工程,通过“菜单式”点选、“订单式”配送,精准对接基层群众多元文化需求,为苏州城乡居民提供更丰富的文化产品。而在这张菜单中,既有江南文化的苏式定位与坚守,又有长三角优秀文化的鼓荡与聚合。

黑格尔曾说,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而美丽江南无疑是中华民族灵魂的乡关。如何找回中华民族魂牵梦萦的江南?其实并没有什么方便法门,苏州给出的一个答案是“知行合道”。今年以来,苏州出版发行了国内首部区域性运河史《苏州运河史》;《江南文化概论》《江南文化探源》《口述香山帮古建营造》等书籍的编写工作稳步推进;三山岛、草鞋山及木渎春秋古城等遗址的发掘研究展陈工作取得可喜进展:三山岛旧石器时代遗址等相关资料的整理研究工作有序开展,遗址点环境综合整治完成初步规划;“草鞋山遗址与环太湖地区史前文明展暨长三角古代文明论坛”成功举办;木渎春秋古城形成“1+5”保护利用方案。

文化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今年初召开的苏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苏州正式启动了大运河苏州段“运河十景”建设,既梳理了文脉,又让文化推动经济的发展。而在江苏省文旅厅推出的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运河文旅产品中,苏州“运河十景”中9景上榜。

既有源头,又有流向。这样的苏州,让国内外的江南游子心醉,也让众多老外怦然心动。苏州交响乐团圆号演奏家丹尼尔·科格希尔当初决定离开伦敦,只是想感受一种新鲜的生活,没想到在苏州待了5年,还定居了下来。“我很高兴自己成了江南人。”丹尼尔说。与在江南开始流淌千里的大运河一样,越来越多人通过苏州将江南故事娓娓道来,而苏州正走出一条以江南文化为战略性资源展现自身魅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美美相传:江南文化的产业创新

今年5月,依托上海国展中心这个世界级“展厅”,苏州重磅推出“苏作馆”。苏绣、缂丝、玉雕、核雕、苏扇等12个苏作门类,汇集36位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的200多件苏工苏作艺术精品,一举唤醒了中国人的“苏式记忆”。苏州,正通过创意的文化IP品牌,成为“江南文化”的核心叙述者、传播者和引领者。

不单是苏作,在昆曲申遗成功20周年之际,由苏州打磨3年的“戏剧+”创新文化项目昆曲版《浮生六记》正式签约入驻上海豫园。而就在上周,苏州书画大家谢孝思的孙女谢显晖,投4年精力创作的水墨动画短片《白月儿》,以一段苏州往事惊动了海内外的动漫迷。

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必须具备将代表城市品牌的文化符号、文化产品输送出去的能力,而苏州的思路就是美美与共、美美相传。在苏作、昆曲、动漫捷报频传的背后,是苏州以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赋能江南文化。正如苏州发布《关于落实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的扶持政策》,瞄准数字经济创新之域新空间,以富含魅力的江南文化IP吸引了一大批文化产业先锋实体抢滩苏州。喜马拉雅长三角区域总部、阿里大文娱苏州中心、腾讯(苏州)数字产业基地等平台加速落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姑苏实验学校、上海音乐学院·长三角数字声音研究院揭牌…… 苏州,千年以前就是创新“国潮”的生发之地。而今的苏州,依然以文化的先发优势产生了充足的向心力,用更富创意的“打开方式”,展现更具江南韵味的“最新窗口”。

曾是千里传笙歌,姑苏人文半江南。重启与生俱来的精神维度的能量、打造天赋优秀的文化地标的“魔力”,呈现多种维度的江南之魅,这正是当代苏州对承传江南文脉、打造江南品牌的智慧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