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首乌花开》
来源:交汇点新闻 日期: 2021-06-10
2020年10月6日晚,由滨海县淮剧团创排的淮剧现代戏《首乌花开》亮相2020紫金文化艺术节,以年轻扶贫书记带领大淤村村民种植首乌、实现产业脱贫为故事主线,以小见大地讲述了党领导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生动事迹。如何以传统淮剧形式,艺术地展示当代题材?是否在戏曲舞台上,“立”住了扶贫干部形象?演出结束后,“紫金闪评”来了——
【记者闪评】
“情”深“味”足的扶贫攻坚题材戏
作者:冯圆芳
粗犷质朴、“情”深“味”足的淮剧形式,用来表现《首乌花开》这一发生于淮海盐碱荒地的扶贫故事,似乎再合适不过了。当作为大淤村第一书记的年轻女扶贫干部于思禾,历经艰难险阻,重整“人心的旗鼓”,终于带领群众种植首乌、成功脱贫后,她的一段回溯心路的“大悲调”——《盼望家家都进幸福门》堪称揪人心魄、荡气回肠:
曾记得,当初整装离家门,扶贫走进大淤门。
曾记得,当年慈母送出门,殷殷远嘱倚在门。
……多少次独自流泪锁房门,
多少次心灰意冷独对门。
……现如今即将走出贫困门,
终将迈进幸福门。
……家家都是甜蜜门,
户户都是发达门。
道道都是兴旺门,
扇扇都是逐梦门。
这段著名的淮剧“大悲调”曾因“淮剧公主”陈澄在《祥林嫂》中的精彩演绎而为大众所熟知,在《首乌花开》中,这段唱腔依然“圈粉力”十足。除了演员功力到位,优良的剧本成为该剧成功的基础。不得不说,《首乌花开》的编剧十分给力。题材上,聚焦产业扶贫的生动实践,舞台与现实“零时差”;人物关系设置巧妙,新书记与老书记、年轻一代与老一辈、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既有分歧又有统一;不回避现实问题,一句“书记哎,扶贫带来多少钱?”,刻画出部分村民“等靠要”的消极心理;戏剧冲突不断,剧情一波三折,从“种不种首乌” 之争,到“一年收还是两年收”之争,在冲突中塑造人物、开掘内心、揭示纷繁复杂的基层社会关系,展示扶贫工作的现实困难,既“立”起了共产党干部的感人形象,又符合逻辑、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譬如,围绕首乌“一年刨还是两年刨”的问题,《首乌花开》展示了真实的人性质地、深层的心灵世界,使舞台呈现并未“悬浮”于现实之上。立志“为全村发展布大棋”的于书记,坚持种植两年后再刨首乌,以使产品达到优质标准,创出品牌,扩展效应。但老书记李革命,则有另一番考量:一来自己即将退休,若是明年再刨首乌,则功劳与己无干;二来如果再遇到洪涝,则百姓致富难上加难,不如“见好就收”,否则“到明年将退休航船到岸,誓未成愿难偿我实不心甘”。这一番考虑虽然多少掺杂了些功利成分,却显然更加符合生活的逻辑。难能可贵的是,编剧在处理新老书记形象时,并没有把两者设置成“守旧、自私VS先进、无私”的生硬对比关系,而是分别赋予其行为以合理性,并在更深层次上烛照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一刻,扶贫书记于思禾的纠结、忧郁、焦虑和思忖过后的坚定,也通过一段大开大合、张弛有度的唱腔很好地诠释出来:“如若同意刨首乌,无责无险众心怡。如若同意刨首乌,美好的蓝图难实施。如若同意刨首乌,一年汗水、满腹委曲、全村希望、致富前景都付东流我梦残梦空心裂撕。”继而坚定信念:“既认定不刨于致富更有利,我就该——平心静气,不躁不急,初心牢记,不忘誓词……助乡亲拨开迷雾见虹霓。”节奏由缓趋急,人物情绪由彷徨变为坚定,在情节高潮处很好彰显了人物形象的统一性。
作为一台淮剧现代戏,《首乌花开》保持了淮剧固有的风味,其唱词不仅十分适合淮剧唱腔的演绎,又充满泥土气息,俚俗而不庸俗。村民好奇新书记时“是丑是俏那个好奇虫爬得心痒没法挠”,质疑新书记种植首乌是“下巴箍子挂铃铛——瞎想(响)!”,以及风向婆“我家老李站快到,平安着陆第一条”的小算盘,都体现了编剧扎根生活、提炼生活的艺术能力。当然,作品也存在着些微的瑕疵之处,如“首乌一年刨还是两年刨”的争执解决得较为突然;扶贫书记为了抢收首乌而错过与病危母亲的临终一面,稍嫌煽情和刻意。这说明,主旋律题材剧不能过于追求“高大上”“伟光正”,也要提炼出更加贴近生活的情节逻辑来。
【专家闪评】
作者:张永祎
婉转乡音中的乡情审美
看了来自家乡的现代淮剧《首乌花开》,确实感到耳目一新。说老实话,年少时不太懂也不理解淮剧,听起来没什么感觉,常常会以瞌睡打盹来作答,没想到今天听来这么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同样何首乌也是“口”熟能详,我们几乎是喝着何首乌粉长大的。当该剧把这两个因素交融在一起,放置到脱贫攻坚收官战的背景上,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时代旋律的恢宏气势,也激发起肺腑之中的袅袅乡情。
这出戏主线抓得很准,因为滨海何首乌早就脱颖而出、响誉远播。从何首乌的种植,到何首乌花开来演绎一段扶贫的故事,隐喻着化蛹成蝶后的浴火重生。当我们沉浸到这种久违而又十分眷念的画面中,自然就会浮想联翩,历历在目,好像回到了日思夜念的家乡,看到盈满田间的何首乌、满街的何首乌粉和何首乌片,谛听着那种亲切而自然的吆喝声,忽然之间,心有所触,心生感动!
大淤村就是家乡比较典型的乡村,发奋图强是每个村民发自内心的渴望,他们经过多重努力,一直没有找准脱贫致富的发力点。随着第一书记于思禾的到来,“我临来之前多询访,查询资料几大筐”,不仅掌握了实情,而且认准了方向,“精准扶贫更是会布局”,提出切合实际的规模种植何首乌的方案。乡民的反应,有反对的、有迟疑的、有观望的,该剧也没有回避这样的矛盾,而恰恰正是因为这些矛盾的存在,激起一阵阵绚烂夺目的浪花。透过展示扶贫书记“四处碰壁不放弃,屡撞南墙志不移”以及“遇坡爬坡遇坎过坎,遇沟跨沟遇滩涉滩",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如何初心牢记、矢志不渝、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时刻都把让乡亲们对好日子的期盼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干在脚下,放在心里。
《首乌花开》有亲情、友情、爱情,但最终都融入到为改变乡村贫穷面貌的人间大情。当有些乡亲问于思禾带来多少钱或多少物品时,她回答“重要有颗心”“带来一腔情”,也正是靠这一腔的工作热情,她滤掉人们的浮躁,涤净阴霾,以情动人,用情感人,化解何大爷心头的顽疾,化解老书记心中的芥蒂,“一片挚诚,用情感召,春风吹融雪霜消”“终换来乡亲们同种何首乌人心齐”。
《首乌花开》也是一支关于年轻人的奋斗赞歌。于思禾初到大淤村,“房屋破旧苔痕现,霉气沉沉透苦咸”“方知使命重如山”,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携手乡亲共同奋战,脱贫致富换新颜”,诸如此类的年轻人还有春苗、吴望有等,都主动担负起建设家乡的重任,担负起发展家乡的使命,可谓“我的青春我作主”,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在真抓实干中净化灵魂、磨砺意志。他们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没有资金我去贷,没有种子我来办,没有专家我来请,于思禾还自掏腰包买保险,为集体攻克阵前“碉堡”而奋不顾身,还有春苗、吴望有等用“集中打靶”的方式,凝心聚力,冒风雨,堵缺口,国内国外,线上线下,既扶贫又扶志更扶智,仿佛清风扑面,让人沉醉,令人仰慕,个个都是顶呱呱!
《首乌花开》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首乌就是富贵花”的涵义。随着订单的纷至沓来,“家家都是甜蜜门,户户都是发达门,道道都是兴旺门,扇扇都是逐梦门”,整个何首乌产业已经形成产、制、销一条龙,打出品牌满天红,吹响号角再出发。在催人奋进的小康路上,《首乌花开》让我们实现了一次身临其境般的对家乡发展的深情凝望!
【观众闪评】
作者:闻静
淮剧《首乌花开》以艺术化的手法呈现了一幅幅极富乡土气息的生产生活场景,淮剧唱腔刚柔并济,唱词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最后一幕“第一书记”于思禾大段以“门”结尾的排比句唱段极其考验唱功。本剧剧情亦诙谐幽默,平实真挚,是一次非常轻松愉快的观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