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沛县胡寨镇:老把式“炼苗”记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日期: 2022-07-29
早上6时,江苏省徐州市沛县胡寨镇朱阁村,一片165亩的稻苗田,在田里觅食的白鹭映衬下,稻更绿,鹭更白。
嫩绿的稻苗,长在一块块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水稻育秧盘里,它们是“稻宝宝”的“摇篮”。
这165亩秧苗田里,约有42.12万个“摇篮”,每个“摇篮”里约有6700个“稻宝宝”。
80名来自附近村庄的村民在田间劳作。他们把稻苗从育秧盘里扯出,盘根错节的苗根立刻白花花地映在眼前。这些根把整盘稻苗连为一体。
卷成卷,装上车,这些稻苗将被运到附近的乡镇,有的还可能被运到济宁、南通,或者更远的地方……
“每天早上6点来干活,下午6点收工,一天能挣180多块。”朱阁村村民张怀东说,这个活最少可以干48天。
“今年的稻苗特别好!这根又粗又密!”来自铜山区茅村镇的种田大户朱长春站在地头等着拉稻苗。他介绍,客户只要约好时间和地点,给出田地面积,每亩地付280元,“老板”就能把稻苗给插好!
朱长春说的“老板”也站在地头,他就是朱阁村党支部书记黄忠民,这165亩稻苗田是他运营的水稻机插秧服务专业合作社的一部分。
黄忠民是附近知名的“田保姆”和致富带头人。他手里有设备——32台插秧机、6台拖拉机、2台无人植保机;有渠道——在他的“关系网”里,有搞运输的,有插秧的,有耕地、耙地的……哪里有活儿,一个电话就能搞定。
“水稻、水稻……咱这个育苗田里为啥不见水?”
“这是在‘炼苗’。”黄忠民微微一笑。
看到我们一脸懵,黄忠民普及了一下育稻常识。据他介绍,“机(械化)插秧”需要采取育秧盘育苗,而秧龄通常不能低于21天,需要根据插秧时间倒排育苗时间,所以,这些稻苗要在5月中旬“落谷”。
“‘炼苗’的目的在于通过控水、控肥等手段,‘锻炼’秧苗,它们移栽到大田后就能快速适应环境,缓苗快、成活率高。”
“是不是让‘稻宝宝’在‘摇篮’里挨点饿、受点渴、过点‘苦日子’,等到了大田就会如饥似渴地喝水、吃肥,然后快速而茁壮地成长?”
黄忠民点头确认。
看着一车车稻苗拉走,傍晚时分,我们来到沛县开喜种植家庭农场,要见识下“机插秧”!
农场旁边的大大小小的水渠里满满的都是水,这些来自微山湖里的水,静静地打着漩儿,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的防渗渠流进一块块农田。
这个农场有500亩稻田,有的田里土壤干燥,据了解,这里刚被耙过,在等着灌溉;有的田里灌满水,倒映着蓝天和夕阳,像一面面“大镜子”。
突然,拖拉机轰鸣着拖着提浆整地机,把“大镜子”划出一道道痕迹……
开拖拉机的农机手李想说:“这是在‘提浆’,将耙地没粉碎的土块打碎,把麦茬压土里,让土成浆糊状,便于‘机插秧’。”
这时,农机手安笑开着插秧机,在被“划花”的“大镜子”上继续“创作”,随着插秧机摇摇摆摆地在田里走过,“画”出了千万条绿线,那就是一行行的稻苗。
“这些高速插秧机一台价值七八万元,正常情况下一亩地只要20分钟就能插完秧。”安笑介绍,以前人力插秧,快手一人一天也就插秧一亩多。
沛县胡寨镇人大主席孙晓晴表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胡寨镇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全力支持农机合作社发挥作业主力军作用,有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挥正向引导作用,以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夕阳下,一行行稻苗在夏风中轻轻点头,我们仿佛看到亿万个被“炼过苗”的“稻宝宝”正如饥似渴地吮吸着古沛沃土里的营养,秋季的大丰收,就在不远处招手……
(供图: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