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金坛:乡村振兴迈大步 “鱼米之乡”谱新曲
来源:常州日报 日期: 2021-08-06
“两山两水六分田”自然禀赋,造就金坛“鱼米之乡”。踏响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时代节拍,金坛正迈步走在乡村振兴大路上。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
金坛继续奏响“鱼米之乡”进行曲。在指前镇东浦村,规划建设总面积6500亩、总投资5亿元的金坛智能化渔场,已被列为省现代农业重大项目,前不久引来全国业界关注的目光。
项目一期1100亩,已建成投用。渔场与高校院所联袂开展具有本土生长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长荡湖1号”河蟹新品种的选育、示范和推广,争创国家级河蟹良种繁育基地,每年提供优质蟹种1000万只。在全国率先开展河蟹生产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将全国领先的河蟹生态养殖“金坛模式”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引领河蟹养殖规模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争创国家级河蟹出口示范基地,每年出口高品质商品蟹100吨。
金坛举全区之力,利用部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契机建设黄金软米生态大农场。项目以黄金村为核心区,红线范围14500多亩,涉及朱林、薛埠两镇8个行政村中的24个自然村,将围绕实现“绿色生态农业、自然休闲旅游、幸福美丽乡村”总体目标,将大农场建设成为“高端软米产品生产区、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的全国生态农场新标杆。
金坛将重点抓好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结合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区)推进试点,聚焦农业规模化、品牌化、高效化和生态化。该区探索黄金软米大农场发展路径,在全区范围内打造50个特色万亩大农场,促进全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前,争创以水产、水稻和茶叶“两水一茶”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
乡村振兴,组织是保障。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基层干部队伍。该区探索实施村干部职业化管理,构建村干部“进、出、上、下”四大节点、“选、育、管、用、监”五大环节的完整链条,为乡村振兴建强“雁阵”队伍,涌现了一批双5A书记。去年,全省评出“百名示范”村书记,金坛就占得两席,分别是薛埠镇花山村袁箭峰、西城街道方边村田松青。
两年前,金坛启动“返乡兴村人才计划”,为每村招聘一名本乡本土的大学生,作为村级后备人才培养。已成长为村党总支副书记的靳颀说,他很幸运来到黄金村工作,向老书记学到很多东西,包括熟练掌握栽插、收割机械操作等技术。
乡村振兴之路在延伸。金坛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五十百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示范村、精品村、宜居村各得其所。一条条“农村四好公路”成为产业兴旺之路,茅山“绿野仙踪”被评为全国“最有诗意的路”和全国“最美农村公路”。尧塘街道谢桥村党总支书记周国平说,村里建起的“四好农路”,不仅方便村民出行,苗木运进运出也更便捷了。
“仓廪实,知礼节。”金坛城乡文明蔚然成风,农家书屋等文体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黄金村、谢桥村、柚山村、仙姑村先后跨入“全国文明村”行列。文明城市建设暨城市长效综合管理纳入全市考核测评后,与主城区的差距不断缩小,“奋战一百天、决胜总评年”正不断筑牢文明城市根基,奏响建设常州西部最美城区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