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打造乡村振兴县域样板
来源:苏州日报 日期: 2021-09-18
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超1万亩……新年伊始,位于张家港高新区(塘桥镇)的黄泗浦田园综合体项目铆足牛劲,“犇”腾而起。
在建的一期果品示范区占地500亩,主要种植樱桃、雪桃、草莓等高附加值水果。今后将跟进建设二期和三期项目,致力打造国内农业产业化与美丽乡村小城镇相结合的一、二、三产业融合联动发展示范园区。
“硬核”项目强势起跑,乡村振兴加载强引擎。
粮食总产能稳定在22万吨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4.5%、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5万元、入选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市……2020年,张家港以优异成绩跻身全省乡村振兴战略和苏州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绩考核第一等次。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全面建设现代化港城的“第一场硬仗”。
站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两个五年”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张家港锚定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发展目标,创新提质、攻坚突破,积极争当苏州乃至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排头兵,奋力打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县域样板。
创新提质,科技赋能,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价值链
三月,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常沙社区的450亩物联网智慧农业基地里,麦苗吐出新绿。依托卫星遥感和5G技术,整片麦田实现了从种到收全程无人化。
“科技赋能为现代农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希介绍,常阴沙正与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建设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常阴沙全域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和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
全省首个PPP农业产业化项目——张家港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正在加紧建设当中。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规划面积800余亩,将建设规模化高科技玻璃温室生产区、工厂化育苗生产区等,打造集智能化生产、标准化育苗、自动化包装物流、高科技展示、科技培训与推广、三产融合于一体的现代化高科技示范园区。建成后,预计蔬菜生产能力可达5000吨以上,育苗能力达4000万株,带动辐射生产基地1万余亩,满足2万亩设施蔬菜的种苗需求,带动就业400余人。
“以工业理念带动农业转型。打造规模化、工厂化、智能化的绿色蔬菜无土栽培产业新地标。”江苏常阴沙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虎说。
稳住农业基本盘、夯实“三农”基础,是育先机、开新局的“压舱石”。
今年,张家港将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新建高标准农田3.9万亩,改造生态养殖池塘1500亩,培育一批省级特色优势种苗中心,种业年产值达到4亿元;推进绿色生产,打造高水平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区,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力争达86%;推进品牌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加快培育精致农业、微农业、社区体验等都市农业新业态,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价值链。
“一村一品”,数字转型,勾画乡村宜居宜业“新画像”
潺潺流水环抱小院、半亩方塘种满绿植、独具水乡特色的黑瓦白墙、介绍乡风民俗的彩色墙绘……沿着平整宽阔的恬杏路驶入凤凰镇杏市村,目之所及,皆是风景。然而,几年前,杏市村还是一个“后进生”。
近年来,杏市村淘汰10多家落后产能企业,70余亩土地实现“腾笼换凤”;与周边村抱团成立发展公司,异地收购土地厂房,引进高标准环保型优质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创立“杏之源”等特色品牌,探索稻虾、稻蟹共作特色农业新模式,壮大村级经济。
2019年以来,该村投入2000余万元,推进基础设施改造、景观绿化工程等工程,配置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站、便民服务大厅等,切实增强村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杏市村的美丽蝶变,是张家港推进“一村一品”,打造特色田园乡村的缩影。
近年来,该市全面全力全民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5个康居特色村、99个三星级康居乡村。
今年,该市将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张家港湾特色精品乡村示范区和“一带两山三线”特色康居示范区建设(一带:长江经济带,两山:香山、凤凰山,三线:锡通高速、沪武高速、沪苏通铁路沿线),提升农村整体风貌,年内建成50个特色康居乡村,特色宜居乡村覆盖率超50%。
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乡村试点县市,今年1月,全国首家镇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在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建成投用。中心依托自主开发的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平台,构建“线上集成+线下实务”一体化监管服务体系,让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更全面、更精准,基层服务更便捷、更高效。
今年,张家港将高标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142”工程,即编制一个数字乡村建设规划,完善乡村新基建、产业、治理、服务“四大体系”,以及数字乡村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两项机制”,加快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探索路径、提供经验。
产业振兴,城乡融合,织就农民富裕富足新生活
“年底分到好几千元呢,加上平时各项福利,有1万多元呢!”在牛年春节来临之前,永联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年终分红大会如期而至,社员黄荣宝拿到存单后高兴地说。
永联村共有1万余名社员参与分配,包括土地流转、尊老金、灵活就业补助等,全年累计发放资金总额超1亿元,人均获益1万余元。今年1月,永联村召开2020年度分房大会,39户永联村村民喜获新房。
永联村走出了一条“以工业化牵引,带动城镇化建设,进而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展现出新农村发展的自信,更托起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数据显示,张家港62个村的可支配收入超千万元,形成了全省最大的强村群体。其中,金港镇长江村从“一根导轨”起家,成长为苏州第一家上市村企,又转型布局“医药+医疗”大健康产业,瞄准“三个百亿”目标阔步向前;杨舍镇善港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建起无花果、葡萄、蔬菜等9大基地,农业产业规模达到4000多亩,种植优质农产品品种超60个,年产值达3000万元……
产业兴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项目引领挺起富民强村脊梁。2020年,张家港全面推进村级重大项目建设,开工超千万项目26个,投资金额20.76亿元;深入开展“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109个村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创新实施“小村联合、强村协同、产业聚集”抱团发展模式,探索实施产业联合、资金联动、经营联抓、资源联管等发展新路径,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去年,该市村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49万元,较上年增12.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35元,同比增长7%。
强村富民,生活富裕是基础,精神富足是更高的追求。在公共服务方面,张家港积极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倾斜,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及管护机制,强化医疗、文化、教育等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向农村延伸拓展,试点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加快移风易俗,勾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张家港市委书记潘国强表示,带着深厚感情走进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用心用情用力抓好“三农”工作,奋力走出一条具有张家港特点、体现标杆水平、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努力绘就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