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与人民同心 与时代同行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1

人民是前进的基石,时代是奋斗的坐标,共产党人能否扎根人民、引领时代,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插队的地点,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观、时代观形成的起点,其核心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求得基层的“大学问”。“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梁家河时对年轻人和孩子们说的这句话,被印在了《梁家河》的封面上。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战略决策,这不仅是近9000万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更是我们党对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方面,广大基层地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阵地”,另一方面,广大人民群众是夺取伟大胜利的“胜负手”,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而人民集聚在哪里?在基层。“基层离群众最近,最能磨炼人”“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基层是一个大课堂,农民是一名好老师”,因此我们要走进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成长成才的营养,在基层历练中成长为兴业报国的栋梁。

融入群众的“大家庭”。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人民拥护爱戴的领袖,正是源于其从梁家河时期就源源不断流露出的对广大群众深沉而无私的爱。对于一个不满16岁的从首都北京而来的“高干子弟”,想要适应陕北的艰苦环境谈何容易,然而青年习近平谨记长辈的教诲,“我们那个时候都找机会往群众里钻,你现在不靠群众靠谁”,克服了饮食关、跳蚤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与梁家河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当地群众培养出深厚的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一文中写道,“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着老百姓奔好日子,绝不能高高在上,鱼肉老百姓,这是我们共产党与那些反动统治者的根本区别。”

投身实践的“大熔炉”。担任梁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已经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习近平离开梁家河后,接任村党支部书记的石春阳曾这样评价习近平,“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村子里缺柴烧,习近平就从四川引进沼气技术;村民吃水困难,就亲自带领大伙打井,经常光着两条腿踩在冰冷的泥水里挖土;大队里的镰刀、锄头等劳动工具不足,就兴办铁业社,多打出来的铁具还能卖到供销社赚钱;耕地不够,就带大家打坝地;为了方便群众生活,还陆续办起缝纫社、磨坊、代销店……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积极投身当地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不仅极大改善了梁家河村的风貌和村民的生活,也为此后其在各个岗位中所展现出的实干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去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甘于扎根基层、乐于融入群众、善于开展实践,为此后带领党和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当今青年一代生逢盛世,更要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建功立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征程中发光出彩。

(徐 川 满泽阳 作者分别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