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 | 徐州:风起长三角 弄潮正当时
来源:徐州报业传媒集团 日期: 2021-10-19
滚滚长江,奔流向海。
历经千百年的冲刷、沉积,在江与海之间,在中华大地的东隅,孕育出一片广阔的平原——长江三角洲。
就是这样一片区域,用3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约1/4的GDP。2018年11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块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从此承载起非同寻常的国家使命。
基于接轨长三角一体化,就是接轨机遇、接轨创新、接轨国际化、接轨高质量发展的深刻认识,地处长三角北翼的徐州早已将对接融入长三角发展作为坚定不移的战略取向。
跨江融合、接轨上海,推进产业协同发展;南北携手、紧密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多点开花;学习考察、对标找差,凝聚奋进力量……徐州,这座百年煤城,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壮阔大潮中,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作风,奋力扛起国家使命,全力奏出“手拉手”“心连心”的时代交响。
跨过长江 主动接轨
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新发展格局下,如何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硬核”更硬?启迪思路,更新观念,显然是求真务实之举;走出家门,对标先进,无疑是谋篇布局之鉴。
伴着金秋的风,带着徐州上下的热切求索,带着徐州建设产业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愿景,10月9日、10日,在徐州市委书记庄兆林,徐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剑锋的带领下,徐州市党政代表团跨过奔腾的长江,一路南下,先后来到常州、苏州、无锡考察,学习借鉴三地在产业创新发展、打造高端平台、集聚发展要素、加快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思路理念,为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汇聚更大力量。在无锡考察期间,两地还召开了无锡徐州南北挂钩合作联席会议。
两天三地,走访了10多家企业(园区)。开眼界、收获多,是此行的共同感受;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是此行的共同启示。
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城市,不靠江不沿海,地处江苏北部的内陆腹地城市徐州,不等不靠,勇敢地拼和闯是唯一选择。向先进地区对标,向发达城市看齐,在国家和江苏省发展大局中找准位置、主动作为,徐州从未止步。
今年5月,“2021徐州长三角(上海)招商活动”在上海举行,这也是2021徐州长三角(上海)招商季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而这个招商季的时间跨度则是今年的4月至6月,其实就是长期招商、深入对接、全面对接的意思。
从最初的借力发展到主动作为,徐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步伐正逐渐加快、愈加紧密。
2019年以来,徐州市党政代表团先后多次赴长三角区域开展精准招商活动,其中包括小分队精准拜访3次,进博会期间拜访2次,杭州招商会期间拜访1次,大院大所会期间拜访2次。
根据徐州市商务局的数据,2019以来,全市“765”产业签约注册项目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项目超过了500个,签约总投资近3000亿元,其中制造业项目占比超过了七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过了六成。投资60亿元的天通徐州泛半导体产业基地、投资3亿美元抗肿瘤生物创新药研发生产、投资55亿元的徐州温德水性超纤新材料、投资63.6亿元的德基商业广场4个项目,被认定为2020年度“招商引资1号工程”项目。
长三角一体化的时代浪潮滚滚向前,穿行今天的长三角,徐州接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愿空前高涨,行动无比坚定。
深入协同 全力融入
秋日时分,位于徐州城东的无锡徐州工业园区里,塔吊林立、施工正忙,中车交通(徐州)超级工厂、科陆车电网华东新能源、联东U谷智造园等十多个项目正在火热建设中。
作为南北合作交流的典范,目前,锡徐两市在平台建设、项目投入、模式创新、干部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合作共建新成果,走在了江苏省南北合作共建的前列。双方现拥有7家纳入江苏省考核序列的共建园区,2家共建园区获批创建省级创新试点园区和特色园区、居江苏省第二。
今年以来,无锡徐州工业园区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229.5亿元,其中1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总投资181.5亿元;江阴睢宁工业园区签约项目13个、总投资近40亿元;宜兴沛县工业园区引进及在谈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58亿元,两地交流互访、联席会议、县区结对等合作机制全面建立。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长三角一体化是大局所需、大势所趋。
融入长三角,徐州是主动的,全方位的、立体的。
在产业上,徐州正更加积极地跨过长江,最大力度地与上海、苏南产业协同,在承接资源溢出中找准方位,全面参与长三角分工协作,享受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带来的红利。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园、上海小海龟科技、上海电气研砼、本优机械、苏州华清能源、上海思路迪生物医药、上海云视科技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后落户徐州。
在创新链上,徐州向南融合的步伐正不断加快,与上海、杭州、合肥等城市大学大院大所协同创新,推动徐州经开区、高新区、淮海科技城等与上海张江等国家科学中心开展全面合作。徐州与上海5大高校、15家医疗机构建立了紧密合作,相继引进12个全国专科排名前30的临床医学专家团队,全职及柔性引进上海等地区高层次人才23人,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科技成果陆续集聚徐州。
在基础设施上,徐州正向南实现深入互通。“徐州号”高铁,始发于上海虹桥,驰骋于京沪之间,从上海到徐州,一天有74趟高铁。从徐州出发,坐高铁可以直达全国181个城市,几乎涵盖了长三角区域的所有重点城市。徐州港已开行上海外高桥、洋山港的定期班轮,每周四趟走运河、入长江;徐州一年有超过70万吨的蔬菜供应上海。徐州和长三角地区的28个城市实现了医保“一卡通”, 异地就医门诊费用可以直接结算。
再启新程 未来可期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已经进入密集实施、加快推进的新阶段,区域发展格局出现融合更加深入、竞争更加激烈的“两大态势”。
在新的态势下,各个区域空间发展都会寻找新的定位,创造新的机遇,在不断磨合竞争中迎接新一轮洗牌。新的同一起跑线,也在考量各地登高望远、前瞻谋划、提前布局的水平与能力。
对此,位居长三角北翼的徐州,早有清醒认知,并把“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写进了徐州市“十四五”规划,下好了先手棋,布好了战略点。
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徐州将继续加快与长三角区域产业与创新的深度融入,主动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依托工程机械、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长三角北翼制造业高地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积极对接上海高端服务经济,全面参与长三角品牌提升行动,围绕研发设计、供应链服务、检验检测等领域,探索跨区域合作新模式。加强创新链跨区域协同,深化与上海等城市大学大院大所协同创新,共建产业创新平台,围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推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
加强枢纽联通和市场一体化发展。依托沿G3高速、京沪高铁、京沪高铁辅助通道、大运河等通道,加快徐州淮海国际港务区、空港开发区、高铁物流园等全面对接长三角发展主轴,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枢纽。深化徐州港与洋山港、舟山港及沪苏长江沿线港口对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重要集疏点。积极发展国际航空业务,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积极招引长三角金融机构,争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投资专项资金,推动上交所在徐设立服务基地。加快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共享,探索共建长三角一体化产权交易市场。
全方位深化与苏南对接合作。主动承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转移、成果转化,拓展与苏南产业链创新链分工合作、融合发展。深入开展与无锡市南北挂钩合作,高水平建设“省级创新试点园区”和“省级特色园区”。加强徐州高新区与苏州高新区战略合作,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探索产业链创新链跨区联动融合,推动创新资源和项目引进。落实与南通市结对合作共建协议,深化高端纺织、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产业协同发展和开发园区共建合作。
奋楫弄潮,拼搏追梦。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徐州正敞开胸怀,以更开放热情的姿态,全面融入长三角大家庭,共写长三角更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