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消费篇:商品市场繁荣稳定 消费升级稳步推进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日期: 2021-08-30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紧抓历史机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激活发展动力,以商贸兴盛带动经济繁荣,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稳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0年来,江苏消费品市场规模由小变大,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消费热点亮点纷呈,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新动能快速成长,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
一、消费品市场40年发展历程
回顾40年江苏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历程,伴随改革与发展,江苏消费品市场大致经历了“改革起步、全面展开、快速发展、规范创新、结构升级”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市场改革起步期——改革起步和消费初步拉升时期(1978-1984年)
改革开放初期,江苏主要在调整市场流通结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扩大企业自主权和改变商品经营机制上进行改革。一是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商业”的措施,迅速发展了大批多种经济成分的市场网点。二是开放全省城乡集市贸易,建立小商品批发市场,扩大工业企业自销,初步改变了单一的市场流通结构。三是改革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方式,对大、中型国营零售商业和饮食服务企业试行经营承包制,对小型国营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企业实行“改、转、租”(即部分企业改为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部分企业直接转为集体所有制企业;部分企业特别是以劳务为主的饮食、服务、修理等小店租赁给个人经营)。四是改革商品购销政策,物资流通突破单一的计划分配体制,从主要采取指令性计划逐步向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方向转变。五是调整商品经营机制,改批发按商品分工、零售按城乡分工的体制为城乡通开、货畅其流的新体制。198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升到205.1亿元,1978-1984年6年间年均名义增长15.9%,扣除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实际增长13.6%。
第二阶段:市场机制建设期——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期(1985-1992年)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江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特别是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为商品市场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加快批发流通体制改革的步伐。为了改革深入发展的需要,江苏在商贸流通领域尝试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把百货、糖烟酒等公司所属35个分公司下放给所在市的商业行政部门统一领导管理,分公司下放后与各地原有的批发零售企业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中心城市在工业品流通方面的辐射和聚集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改革农副产品经营方式。从1985年起,江苏取消了农副产品长期以来的统购派购政策,实行合同定购和自由购销相结合,对粮食的收购实行保护价和敞开收购,开放粮食的议购议销。三是逐步放开商品的价格。在大幅度缩减计划商品种类的基础上,江苏分三批放开了567种小商品、部分日用品和城市主要副食品价格,提高粮食合同定购价格,大幅度提高了多年来一直未动的粮食和食油销售价格,初步理顺了粮油价格体系。这一阶段江苏商品市场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其特征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调整改革的步伐显著加快,市场功能和作用也逐步显现出来。199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到704.5亿元,1985-1992年7年间年均名义增长15.1%,扣除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实际增长5.7%。
第三阶段:市场要素壮大期——完善市场经济体系和要素成长时期(1993-2002年)
在1992年初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尤其是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以来,商品市场建设也从理论的突破,到观念、制度和组织形式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一是改革市场调控管理机制。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江苏分别于1995年和1996年对省物资局和省商业厅进行改组,组建省物资集团总公司和省贸易厅,把工作职能转移到培育和建设商品市场以及对商品流通的宏观调控、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上来,受政府委托行使行业管理。二是建立新的市场流通格局。随着多种经济成分进入流通领域,原有的省、市、县三级批发流通形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商品市场逐步建立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少流通环节的“三多一少”流通格局。三是逐步完善商品市场体系。从不完善的商品市场发展到多层次商品市场体系,以小康型社会商品结构为主体,兼顾温饱型的商品需求,积极创造条件开拓新的消费领域,发展适应高收入阶层的高档次消费市场,逐步形成一个多档次、多结构、多形式的商品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各类批发市场。通过试点推广和有关政策扶持,全省各地出现了大量产地型、销地型和集散地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2002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到3656.6亿元,1993-2002年9年间年均名义增长15.9%,扣除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实际增长11.9%。
第四阶段:市场快速发展期——市场规范管理和消费升级加速期(2003-2011年)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全球化、兑现开放市场的入世承诺和互联网普及所带来的沟通便利,江苏商品市场建设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一是不断开拓农村市场。江苏从重视城市市场到城乡市场并重,在抓好城市市场的同时,大力抓好农村市场建设,积极实施“万村千乡农家店”、“双百市场工程”。二是着力加强市场信息化建设。全省各地注重在加强市场经营环境和软件设施建设上下功夫,许多商品流通企业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参与市场竞争,纷纷加大投入,新建、改建、扩建和装修市场,提升商品市场的规模和档次。三是不断规范市场秩序。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江苏商品市场的管理不断向国际惯例接轨,各项规范市场主、客体资格,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的法规、法律条文和具体措施不断出台和完善,市场管理的法制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强市场监管和整治力度,省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办公室于2005年出台了江苏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三年规划(2005-2007年),通过三年专项治理整顿,全省市场秩序规范程度、地区信用度明显好转。2011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058.3亿元,2003-2011年8年间年均名义增长18.3%,扣除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实际增长15.7%。
第五阶段:市场转型升级期——创新经营和网络消费新型业态期(2012年-2017年)
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网络消费迅速发展,新兴消费模式层出不穷,个性化和多样化消费逐渐成为主流。针对消费出现的新特点,全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一是坚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战略重点,着力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建立长效机制,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二是以产业链和产业集聚效应为目标,提高商业产业竞争力。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升级,全面提升消费品市场的竞争力。三是规范发展电子商务。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与管理体制,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拓宽网络购物领域,规范交易行为,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四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通过提升物流企业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力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在各项政策措施指引下,江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商业实体经济融合线上线下优势,发展多渠道、多元化经营,消费品市场保持着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势头。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737.4亿元,2012-2017年5年间年均名义增长11.5%,扣除商品价格指数,实际增长10.1%。
二、消费品市场40年辉煌成就
(一)消费市场蓬勃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市场的逐步开放,消费环境的不断完善,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规模持续扩大,实力显著增强。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先后于1994年、2005年、2009年、2013年、2017年分别跨过1000亿元、5000亿元、10000亿元、20000亿元、30000亿元大关。201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37.4亿元,是1978年的374.3倍,年均增长16.4%。经过40年的发展,全省流通网络日趋完善,商业网点遍布城乡。至2017年末,全省共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22540个、限额以上产业活动单位37610个,限上企业(单位)从业人员127.3万人。商品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商品市场的日益繁荣,既为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市场支持,又为老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和便利。
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看,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汽车47.5辆,是2005年的11倍,年均增长22.1%;移动电话、空调器分别为243.5部、211.1台,分别是2005年的2倍、1.7倍,年均增长分别为5.9%、4.5%。2017年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汽车和家用电脑分别为26.6辆和45.4台,分别是2005年的24.2倍和15.7倍,年均分别增长30.4%、25.8%;移动电话和空调器为241.8部和134.7台,分别是2005年的3.1倍和6倍,年均分别增长9.9%、16.1%。同时,健身器材、高档乐器等提档升级消费产品已逐步进入广大家庭,反映出人民生活品质的逐步提升,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中高档乐器、健身器材分别为6.7台、8.4台,其中健身器材是2005年的1.5倍,年均增长3.4%。
(二)城乡市场差距缩小,区域发展趋于协调
城乡市场差距缩小。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江苏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78年分别仅为288元和155元,2017年增加到43622和19158元,分别是1978年的151.5倍和123.6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55.1%,降至2017年的27.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2.3%,降至2017年的28.9%。按照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说明居民生活已经进入相对富裕阶段。近年来,随着农村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呈现城乡消费市场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7年,全省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8385.3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3352.1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73倍和1.82倍,年均增长11.6%和12.7%。
区域发展趋于协调。改革开放以来,全省13个设区市消费品市场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发展更加协调。2017年,苏南、苏中、苏北分别实现零售额18315.6亿元、5621.6亿元和7800.2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12.7倍、10.5倍和12.5倍,年均分别增长16.1%、14.8%和16%。2017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零售额分别占全省零售总额的57.8%、17.8%和24.4%,与2000年相比,苏南、苏北分别提高了2.3个、0.5个百分点,苏中占比则回落了2.8个百分点。
(三)消费结构稳步升级,消费热点亮点纷呈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居民消费从注重基本生活需求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商品向更多服务消费转变。通讯器材、汽车、居住相关商品、文化用品等品质升级类商品销售旺盛,热点商品不断涌现;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培训、医疗卫生、健康养生等服务性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726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612元,近5年年均分别增长8%和12.5%。
升级类商品销售良好。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18类主要商品零售额统计,近几年江苏消费热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和飞速发展,信息消费高速增长。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的加快,通讯类商品销售持续较快增长。2017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333.9亿元,比2012年增长122%,年均增速为17.3%,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5.9个百分点,是各类商品中增长最快的。二是居民住房及其相关商品消费快速增长。2017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建筑装潢类、家具类和家电类商品实现零售额分别为678.5亿元、245.2亿元和975.7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87.2%、96.9%和68%,年均增速分别为13.3%、14.5%和10.9%。三是文化相关类商品增长较快。2017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10.4亿元,比2012年增长95.4%,年均增速为14.3%。四是汽车消费更新提速。2017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940.2亿元,比2012年增长64.9%,年均增速为10.5%。伴随着汽车类商品的旺销,石油及制品类商品的零售额也保持稳步增长,由2012年的956.2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455亿元,增幅为52.1%,年均增长8.7%。
服务消费前景广阔。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服务性消费的需求不断释放,休闲旅游、文化娱乐、大众餐饮等服务消费亮点纷呈。旅游、电影等娱乐休闲服务消费旺盛,尤其是旅游消费持续升温。据省旅游局数据显示,2017年,江苏国内旅游收入为11307.5亿元,是1995年的43.3倍,年均增速为36.9%;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为74287.3万人次,是1995年的16.9倍,年均增速为26.6%。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据显示,2017年我省电影票房收入52亿元,全国排名第二,是2012年的3.4倍,年均增速为28%。国家鼓励发展大众化餐饮,优化大众化餐饮布局,支持大型餐饮企业建设主副食加工配送中心,发展标准化餐饮网点,培育了一批品牌化、连锁化经营的大众化餐饮企业,同时注重弘扬中华饮食文化,逐步形成业态互补、高中低档协调发展、中外餐饮融合促进的发展格局。2017年,江苏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91.4亿元,是1978年的892.4倍,餐饮消费年均增速为19%,高于同期批零业年均增速2.7个百分点。
(四)新兴业态发展强劲、消费结构转型加快
随着新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消费品市场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零售”成为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全省网络零售新兴业态持续快速增长,发展日趋成熟和完善,同时传统实体业态积极转型调整,线上线下加速融合发展。
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和发展,网络购物用户数量大幅增加,网上零售市场交易额快速增长,市场地位明显提升,对拉动消费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2017年度江苏省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截至2017年底,江苏网民规模达4903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1.1%,比全国水平高出5.3个百分点。基础建设方面,江苏省光缆线路总长度为324.8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3.2万G、宽带接入端口数达6531.7万个,端口数位列全国第一。2017年,江苏网民对商务交易类应用的使用量保持平稳增长:网络购物用户使用率达71%,比2012年底提高17.8个百分点。从市场交易规模看,2017年,我省实现网上零售额7006.9亿元,居全国第三。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545.3亿元元,增长34.8%,增速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4.2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7.5%,比2016年提升3.6个百分点。江苏网上零售不仅在规模上稳居全国前列,在物流配送、商品种类以及商业模式创新上也创出了江苏特色。
连锁业态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年来,江苏市场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百货商店一统天下的局面,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较快,作为现代流通手段之一的连锁经营方式已成为江苏商业企业采用的重要组织方式,连锁商业从少到多、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壮大起来。2017年,江苏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连锁经营门店总数达到23151个,实现商品零售额3262.9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9倍和12.3倍,年均增长分别为12.6%和18.2%。其中门店数量增长显著,连锁企业门店已经深入城镇乡村,分布更加合理,消费者购物更加便捷。
商业模式创新发展。面对网上零售新兴业态、经营成本上升等方面的挑战,实体商业业态积极加快调整转型,不断推进业态创新融合,探索新的模式和新的增长点。近几年聚合了零售、餐饮、休闲养生、娱乐、文化、教育等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商业模式——城市商业综合体呈现井喷式发展,吸引客流人数较多,市场销售增长较快。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城市商业综合体130家,其中2012年以来全省新开业城市商业综合体合计为88家,占总数的67.7%。2017年,全省城市商业综合体全年总客流量为11.9亿人次,比2016年增长16.7%;平均到每个城市商业综合体,日均客流量为2.5万人次。2017年,全省城市商业综合体中商户实现销售额(包括零售业商户销售额、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商户营业额)752.7亿元,比2016年增长9.9%。
大型市场辐射增强。江苏是“市场大市”,商品交易市场具有起步早、数量多、种类齐、规模大、综合功能强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城乡集市贸易迅速发展,经过80年代初期的市场恢复和重建以及中期的专业市场崛起,90年代初期的超常规发展,以及近几年加快改造提升,一个以消费品市场为基础、专业批发市场衔接的商品交易市场网络已基本形成,成为江苏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和独特优势。目前已涌现出一批规模大、辐射强、功能全的全国知名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截至2017年末,全省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487个,市场摊位数39.6万个,营业面积3510.1万平方米,市场年成交额达19796.6亿元。全省拥有各类专业市场395个,成交额超1000亿元的市场3个。专业市场的发展和繁荣,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商品化、市场化的进程,在活跃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经营主体呈多元化,消费环境持续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商品流通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流通格局形成,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流通的活跃和市场的繁荣。商贸流通业成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最早和发展最快的领域,打破了传统体制下国合商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国有、集体企业及其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大幅度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的市场主体。
经营主体稳步增加。从经营单位规模、吸纳就业以及综合贡献来看,十八大以来江苏流通领域市场主体自身发展良好。一是经营主体单位数增长较快,随着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2017年末,全省共有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私营企业82.8万个、个体工商户357.1万户。两者合计经营单位是1978年的60.9倍,年均增长11.1%。二是商贸流通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2017年末,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内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为21782家、390家和340家,分别是2002年的11.3倍、15倍和9.7倍,其中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年均增速为19.8%。三是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末全省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75.8万人、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598万人,两者合计从业人员是1978年的21.4倍,年均增长8.2%。
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改革开放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对于消费品质量标准、市场监管以及消费者保护等问题十分重视,省级有关部门做出了一系列部署和政策措施,对于提振消费者信心以及扩大内需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现有消费品国家标准和已经备案的行业标准近6000项,消费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严格按照国家体系加快消费品标准化和质量工作的快速推进,全省消费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此外,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始终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消费安全,加大对食品、药品等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商品检验和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大力推进肉菜和中药材等重要商品流通追溯体系的建设。在消费环境逐步改善的影响下,消费者信心不断提升。
展望未来,江苏消费市场仍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只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进一步提升消费者消费能力和意愿,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消费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对经济发展高质量和人民生活高质量的基础性作用将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