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科学发展辟新程 “两个率先”铸辉煌

来源:江苏省统计局 日期: 2021-09-03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一

党的十六大以来,江苏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辉煌成就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江苏的成功实践。尤其是十七大以来,江苏成功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十年探索,十年奋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综合实力持续增强,转型步伐明显加快,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两个率先”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在总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正奋力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征程。

一、发展速度稳步加快,综合实力大幅提高

经济持续稳健增长,总量跃上新的台阶。从2002 年开始,江苏全面进入“由低到高”、“由大到强”的转型发展期。经济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03—2011 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其中2003—2007 年年均增长14.5%,2008—2011 年年均增长12.2%。即使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2008年、2009 年,仍保持12.7% 和12.4% 的较高增速。全省生产总值由2002 年的10607 亿元攀升至2011 年的49110 亿元,且在2006 年、2008 年、2010年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742 亿元、30982 亿元、41425 亿元,分别突破2万亿元、3 万亿元、4 万亿元大关。

人均国民收入位居各省份之首,达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2011 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2290 元,居全国各省区之首;扣除价格因素,是2002 年的2.93 倍,年均增长12.7%。其中,2003—2007 年年均增长13.6%,2008—2011 年年均增长11.5%。2002 年,全省实现人均生产总值1736 美元,2003 年超过2000 美元(2023 美元),2005 年跨越3000 美元(3005 美元),之后从2007 年开始到2011 年连续五年实现新的跨越,2011 年人均GDP 接近1 万美元,达到9644 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江苏人均国民收入已达到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平均水平。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财政实力持续增强。2011 年,全省财政总收入达到14119.9 亿元,是2002 年的9.52 倍,年均增长28.4%,其中2003—2007 年年均增长30.4%,2008—2011 年年均增长26.1%;占GDP 比重由2002 年的14% 提高到2007 年的21.5%,再到2011 年的28.8%。自2005 年起的六年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跨越五个千亿元级台阶,2011 年突破5000 亿元(5148.9 亿元),总量居全国第二。工业企业效益大幅增长,2011 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7074.4 亿元,是2002 年的12.77 倍,年均增速达到32.7%,其中2003—2007 年年均增长37.9%,2008—2011 年年均增长26.5%。

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2003—2011 年,全省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5967 亿元,年均增长24%,其中2003—2007 年年均增长26.1%,2008—2011 年年均增长21.5%。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初步达到世界发达地区高速公路发展水平。京沪高铁江苏段、沪宁城际高铁开通运营,铁路建设实现电气化铁路、高速铁路和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等三大突破;连云港15 万吨级航道建成投运,30 万吨级航道启动建设,结束了江苏无深水海港的历史;润扬大桥、苏通大桥、崇启大桥、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隧道等过江通道建成通车,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南京长江四桥等加快建设;全省共有9 个航空港,其中徐州观音机场、盐城南洋机场对外开放,淮安涟水机场、扬州泰州机场建成使用;发电装机总量达到6992 万千瓦;通榆河北延工程实现全线通航通水,南水北调工程江苏段全线推进;西气东输江苏段管线竣工;南京奥体中心、扬巴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

二、 转型升级全面提速,转变发展方式步伐坚定

产业结构加快战略性调整,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服务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发展迅猛。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2 年的10.5 : 52.8 : 36.7调整为2011 年的6.3 : 51.3 : 42.4,第一、第二产业分别下降4.2 个、1.5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5.7 个百分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 年全省高效农业面积达到3012 万亩,高效农业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42.8%,设施农业面积占比达到12.5%,高效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工业行业结构明显优化。2011 年全省七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较2002 年下降3.3 个百分点。2003—2011 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5.3%,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速9.7 个百分点,十多年来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从2002年的37.2% 提高到2011 年的42.7%。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1 年,全省原定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26090.3 亿元,比上年增长26.4%。

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明显提高,苏北后发优势日益凸显。2003—2011 年,苏南、苏中、苏北GDP 年均增长14.3%、14.2%、13.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5%、28.5%、32.2%。苏南经济加快转型,苏中地区快速崛起,苏北振兴步伐加快,苏北经济增长速度自2006 年起连续六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8—2011 年,苏北GDP 年均增长13.5%,比苏南、苏中分别高1.1 个、0.3个百分点,占全省比重由2008 年的20.5% 提高到2011 年的21.9%。2011 年苏北人均GDP 达到36094 元,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三、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从居民收入看,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2 年的8178 元增加到2011 年的26341 元,年均增长13.9%,其中2003—2007 年年均增长14.9%,2008—2011 年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 年的3996 元增加到2011 年的10805 元,年均增长11.7%,其中2003—2007 年年均增长10.4%,2008—2011 年年均增长13.3%。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人均纯收入低于2500 元以下的农村人口全部脱贫,2010—2011 年连续两年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幅。2011 年末,全省人均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2808 元,是2002 年的3.87 倍,年均增长16.2%。从生活质量看,2011 年全省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16782 元,与2002 年相比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693 元,年均增长12.7%;2011 年城镇恩格尔系数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6.1%、38.5%,比2002 年分别下降4.3 个、1.5 个百分点。从生活条件看,2011年全省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4.7 平方米、48.6 平方米,比2002 年增加8.2 平方米、13.5 平方米。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全省从业人数由2002 年末的4473 万人增加到2011 年末的4758 万人,新增就业人数285 万人。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全省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227 万人,转移总量为1771 万人,转移率达66%。2011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2%,比2002 年末下降0.98 个百分点。进一步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扶持力度,全省基本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养老、医疗等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2002—2011 年,全省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在内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从基本建立到逐步完善,覆盖面更加宽广。2011 年末,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110.7 万人、2012.4 万人和1238.2 万人,享受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450.3 万人,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人员470.8 万人,基本实现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五个“全覆盖”。2011 年全省共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45.3 万套(户),城镇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新进展,股份制、“三资”工业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2011 年全省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5.6%,比2002 年提高7.4 个百分点。2011 年全省规模以上股份制、“三资”工业总资产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比重分别达46.6%、41.5%,比2002 年分别提高10.7 个、12.6 个百分点。截至2011 年底,全省私营企业达119.8 万户,连续11 年居全国第一;全国公布的民营企业500 强中江苏占118 席,前100 强中江苏有28 家。深化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11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65723.6 亿元、47868.3 亿元,是2002 年的5.53 倍、5.81 倍,年均分别增长20.9%、21.6%。直接融资渠道拓展、规模扩大,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加快发展,江苏辖区内上市公司从2002年底的68 个增加到2011 年底的214 个,位列全国第一。价格改革稳步推进,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进出口规模连续跨上新台阶,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2011 年江苏进出口总额达5397.6 亿美元,居全国第二位;总额是2002 年的7.68 倍,年均增长25.4%,2003—2007 年年均增长37.8%,2008—2011 年年均增长11.5%。其中,出口总额分别于2005 年、2007 年、2011 年突破1000 亿、2000 亿和3000 亿美元大关,由2002 年的384.8 亿美元上升到2011 年的3126.2 亿美元,年均增长26.2%;进口总额由318.3 亿美元上升到2271.4 亿美元,年均增长24.4%。2011 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部商品出口的比重达到98%,其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为64.5%,比2002 年提高10.3 个百分点。开发区已成为江苏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2011 年全省开发区完成进出口总额4087.5 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322.2 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量的75.7% 和74.3%;实际到账注册外资额243.3 亿美元,占全省总量的75.7%。

利用外资总量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质量与效益全面提升。江苏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契机,加大对台湾地区与欧美、日韩等国和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2011 年,全省利用外资321.3 亿美元,是2002 年的3.10 倍,年均增长13.4%,其中2003—2007 年年均增长16.1%,2008—2011 年年均增长10.1%;从2007 年起连续五年总量突破200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规模占全国比重由2002 年的19.7%提高到27.7%。外商投资结构改善。2011 年,全省服务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439 家,协议外资167 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117.3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1%。

“走出去”成果丰硕,对外经济合作良性发展。2011 年,全省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59.9 亿美元,是2002 年的3.84 倍,年均增长16.1%,其中2003—2007 年年均增长21.7%,2008—2011 年年均增长9.5%。2011 年新批境外投资项目505 个,中方协议投资36 亿美元,是2002 年的2.10 倍。

五、 统筹推进社会事业,经济社会发展和谐共进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2011 年,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072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2%,比2002 年提高1.2 个百分点,初步达到创新型国家投入水平。初步达到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81 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R&D)人员45.8 万人,分别比2002 年增加49.1 万人、38.4 万人。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90 人,比2002 年增加8 人。已建国家和省级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重大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科技基础设施2360 个,经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54 个。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全年授权专利20 万件,是2002 年的26.7 倍。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5 万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63.1 亿元,是2002 年的7.7 倍。

教育得到优先发展,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1 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126 所,比2002 年增加32 所;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3.6 万人,在校生165.9 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4.4 万人,在校研究生13.4 万人,分别比2002年增加2.7 万人和9.3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达92.5 万人。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9.85%,初中在校生年巩固率达98.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7%,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7.7%,比2002 年提高19.1 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4%,比2002 年提高0.36 个百分点。幼儿园在园幼儿217.5万人,比2002 年增加89.9 万人。

公共文化设施逐步健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增强。2011年末全省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17 个;公共图书馆112 个,比2002 年增加11 个;博物馆239 个,比2002 年增加150 个;广播电台14 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 座,电视台14 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99% 和99.88%,比2002 年末分别提高0.39 个和0.38 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970.1 万户,比2002 年增加1333.7 万户。全年报纸出版28.4 亿份,图书出版5.6 亿册,分别比2002 年增加3.7 亿份、1.2 亿册。

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妇女儿童健康素质明显提高。2011 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 万个,比2002 年增加1 万个;卫生技术人员35.1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13.5 万人,分别比2002 年增加11 万人和3.3万人;乡镇卫生院1219 个,卫生技术人员5.8 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6.2万人。2010 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63 岁,比2000 年的74.13 延长2.5 岁。孕产妇死亡率从2002 年的25.44/10 万下降到2011 年的6.0/10 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由11.34‰下降到5.44‰,新生儿死亡率由6.16‰下降到2.56‰。

六、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可持续发展战略稳步实施,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通过切实加强人口管理,2002—2011 年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在4‰的规划调控目标之内。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2011 年末全省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1.7%,森林覆盖率为21.2%,分别比2003 年末提高5.3 个和8.8 个百分点。2011 年末全省设立自然保护区31 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 个,分别比2002 年末增加8 个和1 个;自然保护区面积56.7 万公顷。2011 年末,共有国家生态市(县、区)17 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1 个,分别占全国的1/2 和1/4 左右,生态示范创建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节能减排取得重大进展,超额完成国家减排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全省单位GDP 能耗降低20.45%,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0% 的目标任务。2011 年,全省单位GDP 能耗为0.6 吨标准煤/ 万元,单位GDP 能耗降低率为3.52%,已完成“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目标的18.1%。2010 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78.8 万吨,比2005 年削减18.5%,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5万吨,比2005 年削减23.5%,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削减目标。

回首十年历程,江苏始终围绕科学发展、“两个率先”,目标上坚定不移,思路上与时俱进,举措上务实创新,从实行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再到全面落实“六个注重”、大力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八项工程”,“两个率先”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只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主线,全面落实“八项工程”的战略任务,积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就一定能够赢得发展主动权、增创发展新优势,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奋力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