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8-2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江苏紧扣“高水平”、突出“全面性”,坚定不移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江苏特点、彰显“强富美高”内涵的全面小康建设之路。
着力推动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江苏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持续加大建设创新型省份的组织和推进力度。把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龙头带动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计划,每年组织实施200项以上“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制定出台“科技改革30条” “人才10条”等政策措施,推动创新成为江苏鲜明的时代特征。把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壮大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力抓好50条产业链培育,重点打造30条优势产业链,实行省领导挂钩联系产业链制度,强化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整治“散乱污”企业,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重要引擎,加快培育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车联网等产业,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万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着力推动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江苏坚持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环节中增强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加快城乡融合发展,顺应“四化”同步要求,着眼重构城乡关系,推动苏北农房集中改善,有序引导农民按照城镇化规律居住;实施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呈现田园乡村与繁华都市交相辉映的生动图景;深化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创新,武进“三块地”改革为国家土地法修订提供经验。加快省域一体化发展,把握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机遇,结合美丽江苏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布局,推动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建设水平,加快苏锡常、宁镇扬一体化步伐,形成各具特色、各展所长、各现其美的区域空间格局。加快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完善高速铁路主骨架,提升南京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推动形成功能完善、布局优化的过江通道体系,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江苏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从发展源头上加快经济绿色转型,坚持“砸笼换绿”“腾笼换鸟”“开笼引凤”,联动解决“重化围江”和苏北小化工问题;认真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划定16大类480块生态红线区域,对海洋生态空间实施严格管控,严禁在长江干支流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从突出问题上持续推进治污攻坚,实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出台改善空气质量强制减排方案,加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力度,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治理修复,建设宁杭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大运河生态廊道。从制度层面上完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成为全国唯一的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建立健全河(湖)长制工作体系,推动河湖长效管护、水环境综合治理落地见效;完成设区市跨界水环境区域补偿协议签订;完善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强化“生态环保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政策导向。
着力推动开放发展,增创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江苏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巩固和发展开放型经济领先优势。推动“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走深走实,实施综合交通体系、国际产能合作、丝路贸易、重点合作园区、人文交流“五大计划”专项行动,高标准打造徐州国际陆港、淮安空港、连云港海港、通州湾新出海口等开放平台,畅通东西双向开放大通道。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南京、苏州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加大对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的招引力度,推动江苏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能和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资源整合能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推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高质量推进南京、苏州、连云港三个片区建设,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启动建设联动创新区,放大自贸区的综合效应。抓好柬埔寨西港特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境外园区建设,更好促进产能合作、市场畅通。
着力推动共享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江苏对照“八个更”的要求,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为百姓创造更高品质生活。多措并举促进居民增收,制定实施“富民33条”等一系列增收政策,着力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三大收入差距”,拓展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四大增收渠道”,加快“六大片区脱贫”步伐,使更多低收入群体进入中等收入行列。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制定实施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功能配置标准,涵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等十大领域共87个服务项目,让资源跟着需求走、服务跟着居民走,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实现度超过90%。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全省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创新“物质保障+服务保障”社会救助方式,城镇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居全国前列。创新“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强化系统思维,推动重心下移,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统筹发展和安全,完善风险防控“四项机制”,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苏。
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江苏立足省情实际创造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展现了发展的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
以持续解放思想为先导,明确所处方位、把握正确方向、适应时代要求。这些年来,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的。2017年在全省部署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2018年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解决“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停在过去时”的问题;2019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解决对新思想“理解不深入、行动跟不上、落实缺乏创造性”问题;2019年以来,强调对新思想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注重对新思想的规律性把握。通过持续深入解放思想,与新思想不相适应的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逐步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和深层次矛盾逐步化解,一些重大社会关切、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初步解决,推动全面小康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快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江苏紧扣“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定位,坚持变中求稳有“进”的信心,优化结构有“稳”的定力,在下行压力加大、现实挑战增多的情况下,不为指标波动所慌乱、不为短期变化所干扰、不为困难增多所畏惧、不为外界议论所困惑,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发展导向上体现高质量高效益,工作推进上体现高标准高要求,衡量标准上强调百姓获得感认可度,积极开展自主性探索,在综合平衡中实现发展效益最大化,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平稳运行。
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关键,提升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江苏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系统谋划,针对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重化围江”和苏北小化工等问题,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针对自身发展的差距和不足,注重学习先发地区抢抓战略机遇、增强创新活力等先行经验,运用集成超越办法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针对前进中的风险和挑战,加强科学分析研判,准确把握发展要求,牢牢守住稳定、安全、廉政、生态“四条底线”;针对全省不同区域发展基础和条件,引导各地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扬长补短,走出发挥比较优势、具有区域特点的全面小康建设路子。
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以民为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理念,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江苏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持续深入排查解决突出民生问题,积极回应民生诉求,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比如针对苏北农村住房条件落后的现实,引导农民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改善群众居住环境、生活品质;系统谋划交通强省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让居民出行更顺畅、更便捷;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等。通过办好保障百姓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日常生活中的“关键小事”,努力让群众感受到生活有新变化,使全面小康成果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以加强党的领导为保证,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江苏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更强意识、更多举措、更大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强“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的政治意识,围绕中央决策部署特别是对江苏发展的重大要求强化政治监督,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持续改作风提效能,开展“五抓五促”等专项行动,深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作风保障高质量发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创新实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在全国率先建立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年度考核指标体系,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海晏河清的廉洁江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迈上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的重大使命,这是江苏现代化建设的总纲领、总命题、总要求。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奋力谱写好“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现代化新篇章。
(仲红岩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委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