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苏州:厚植“经济强”优势,刷新全面小康新高度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1-07-28

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工业化,到开放型经济大放异彩实现国际化,再到创新型经济蓬勃兴起造就新优势。厚植“经济强”基础优势,苏州不断刷新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速度。

作为全国第三大工业城市,苏州产业门类齐全,17万家工业企业星罗棋布,400多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顶天立地,200多万个市场主体生机勃勃,全市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连续11年位列全省首位。去年,苏州完成GDP1.92万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六位;人均GDP2.6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2亿元,列全国第五。今年1-10月,苏州实际使用外资52.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中,苏州紧紧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实现经济社会持续高速迅猛发展,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苏州奇迹”。如今,这座千年古城已从新中国成立前典型的消费型城市走向全国性经济大市,从以传统农业为主走向产业门类齐全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从区域经济相对封闭走向全方位全领域开放,“经济强”成为苏州的鲜明标识。奋进新发展阶段,苏州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要求,保持优势做好“经济强”大文章,推动苏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坚持双轮驱动

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12月10日,苏州市召开产业用地更新“双百”行动现场推进会。自今年初苏州市开放再出发大会启动“双百”行动(划定100万亩工业和生产性研发用地保障线,并将其纳入2035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来,苏州已初步形成101.2万亩保障线划定成果,划定21个产业基地、65个产业社区、84个工业区块,产业用地布局进一步优化。

“双百”行动是苏州升级优化产业结构作出的一项“硬核”保障。苏州经济实力雄厚,以0.09%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2.1%的经济总量、2.4%的税收和7.7%的进出口总额。究其缘由,强大的制造业是苏州的立市之本。目前,在国家工业行业分类标准41大类、201中类、581小类中,苏州已拥有35、167和489类,已具相当完备的工业体系。

苏州“经济强”,强在结构优化。多年来,苏州厚植这一优势,把发展先进制造业摆在突出位置,全力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加快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抢抓时间窗口,通过转型保住存量。根据苏州市加快推动全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专题会发布的最新数据,至此,国家10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有7家落户苏州,苏州全市已有国家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21个,打造了省级示范智能车间444个、占全省近50%。明年,苏州还计划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5000个,2023年将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一条腿”是着力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未来产业,持续做大优质增量。苏州市上下沉下心来,心无旁骛大力发展先导产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一些领域形成领先优势。目前,苏州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十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初具规模,代表先进制造业方向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十年磨一剑”,连年保持20%-30%的快速增长,竞争力跃升全国首位,成功入选

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苏州的生物医药企业,第一次将中国发明的原创药卖出了15亿美元的国际价,创造了全国首家以第五套标准科创板过会的记录。今年,苏州市委、市政府乘势而上,将生物医药作为苏州在全球最有竞争力、最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精心打造。按照计划,今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2022年突破2800亿元。

数据显示,去年苏州实现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800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3.6%。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四大先导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1.8%。

坚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苏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金融、现代物流、商务服务、创意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软件及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休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社区便民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2015年末,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结构性转变。

于12月18日揭牌成立的“苏州制造”品牌国际认证联盟、苏州认证服务中心,成为苏州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又一成果。中检集团作为央企和一家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综合性质量服务机构,将以此次签约为起点,全面深化与苏州的合作,紧贴产业最前沿,加快设立一级机构,为苏州制造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让“苏州制造”品牌驰名海内外。

聚集全球资源

创新驱动迈向深处

11月19日,苏州市召开大院大所合作发展大会,发布“苏州·大院大所合作热力图”和苏州大院大所合作政策。当天,包括校地合作、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合作项目在内的112个项目落地苏州,总投资575亿元。

苏州“经济强”,强在创新驱动。大力度集聚大院大所等优质创新资源,是苏州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一。多年来,苏州深入拓展产学研合作交流,重点加强与中科院、国内一流高校和龙头骨干企业的合作,持续导入各类优质资源。目前,苏州已与238所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过去5年,苏州累计与大院大所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4000多项,项目总经费超过300亿元,被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授予“中国产学研合作示范城市”称号。

大力度支持科技人才创业、科技创业,是苏州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二。苏州今年举办第十二届国际精英创业周,还借机策划起首届“苏州科学家日”活动,重磅发布“苏州人才新政4.0版”。到去年末,苏州各类人才总量达293.4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6.98万人,高技能人才64.8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全国领先;国家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入选者累计达262人,其中创业类人才135人,多年稳居全国首位;省“双创人才”达935人。

大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苏州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举措之三。瞄准这一目标,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于今年6月30日成立。总部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姑苏实验室规划总投资200亿元,占地500亩,力争通过5年左右完成一期建设,集聚1000名以上科研、技术及管理人才,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材料研发等公共平台,突破一批材料领域核心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问题;通过二期建设,到2030年,骨干人员规模达到3000名以上,涌现出一批标志性原创成果,跻身世界一流材料实验室行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科技创新策源地,被省政府列为“江苏省实验室”。

大力度把“头部企业”顶出来,是苏州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举措之四。今年6月18日,苏州召开“独角兽”企业发展大会,发布新一批46家培育企业名单。近年来,苏州持续加快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目前共有61家“独角兽”培育企业,经培育已上市企业有11家。对入库的“独角兽”培育企业,苏州给予5年累计最高1000万元的研发后补助;对在境内外主要资本市场实现IPO的企业,给予不低于300万元的奖励。苏州还在国内首创“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面向“独角兽”企业提供总额4600万元的保险赔付。

如此多措并举,持续推动着苏州发展动能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苏州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连续11年位列全省首位,科技进步贡献率2019年达59.5%。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25%;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一批国际一流名校在苏州建有研究机构,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都实现了零的突破。据最新统计,苏州今年有4196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占全省认定总数的31.9%,列全省首位;现有有效高新技术企业9772家,数量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五。

系统谋划推进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11月9日,总投资约100亿元的中车绿地长三角绿色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示范区项目,在苏州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江区建设工作现场会上开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挂牌一年来,吴江区与上海市青浦区、浙江省嘉善县共同推动示范区形成了32项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建设了60个重点项目,143项示范区建设重大任务已实质性启动136项。

苏州“经济强”,强在区域协调。在苏州建设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苏州“三大法宝”,即“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成就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华彩乐章。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四个县级市常年位列中国百强县前十位,昆山稳居首位;吴江、吴中、苏州高新区和相城区,长期位居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前列;苏州工业园区连续三年名列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第一位;姑苏区是中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作为全国唯一的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苏州农业现代化水平连续6年位居全省前列。目前,苏州已建成14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7个综合保税区、1个国家级保税港区、8个海关特殊监管功能区,是全国开放载体最密集、功能最全、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眼下,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苏州各板块、条线,继续携起手来,创造苏州开放发展的新奇迹。

以开放促产业转型。12月18日,张家港市产业资本和上海道禾长期投资合作签约,上海道禾长期投资将为当地企业上市并购重组提供服务帮助,并推荐引进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机构和优质项目。12月7日,苏州高新区赴北京举行投资推介会,依托南大苏州校区规划打造的太湖科学城备受关注,总投资超500亿元的56个项目现场签约。11月23日,吴中赴上海举行检验检测服务业宣传对接会,与上海市检测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21日,相城区在成都举办投资推介会,总投资350.22亿元的89个项目现场签约。

以优势资源谋升级。12月23日,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成为昆山第8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至此昆山已有124家企业上市挂牌。常熟持续在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发力,制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重点项目超1000个。太仓深入谋划“中国德企之乡”的城市名片,目前太仓已集聚德企350家,其中近50家是行业内“隐形冠军”,落户德企总投资超50亿美元,超过一半德企落户后增资扩产。姑苏区明确未来三年将围绕“文化强区”建设目标,力争实现2021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GDP占比翻一番,2023年达到20%。

以体制创新促发展。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挂牌一年来,累计推出改革创新举措132项,形成创新成果案例66项,其中省级以上“首创率”60%,2项获评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最佳实践案例”,14项在全省示范推广;直接带动新增市场主体2.9万余家,新设外资企业319家,新增高质量科技项目948个,新增上市企业14家。高端制造全产业链保税模式改革深化试点,在这里全新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