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建议使用chrome浏览器、QQ浏览器、360极速模式,体验更佳
首页
江苏宿迁:留“宿”不“迁” 第一资源串珠成链

来源:新华日报 日期: 2022-08-18

7月下旬,宿迁市各县(区)相继召开科技镇长团轮换工作会议,39名来自省内外高校院所的新团员先后奔赴新的岗位,精准对接地方需求,全力争取后方支持,积极拓展合作空间。

去年以来,宿迁将人才协同发展作为切入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不断探索构建人才发展“上下协同、南北协同、内部协同”机制,着力打造苏北地区人才集聚新高地。宿迁市委书记王昊表示,要深入开展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探索建设人才协同发展改革试点,加快实现以人才链的“强”激发创新链的“活”、支撑产业链的“优”。

上下协同,“借势借力”引进高端人才

省委、省政府对宿迁人才工作高度重视,《关于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宿迁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引进集聚力度。为更好推动政策落地落实,宿迁创新开展产业人才联企强链、电商人才联网强市、乡土人才联村强农、教育人才联校强教、卫生人才联院强医“五联五强”行动,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全省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宿迁主动靠前、积极对接,借助研究院的人才、技术优势,与秀强股份等4家本地龙头企业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专业研究所等,加快高端创新要素向宿迁集聚。

去年底,由中国科学院徐红星院士团队创办的江苏先进光源技术研究院成功落户宿迁。作为全市首个院士创业项目、首个顶尖人才领军的科创平台,该项目将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引领宿迁成为激光领域高层次人才集聚之地。

围绕以链引才,坚持向上借力,近年来宿迁先后聘任中科院田禾院士等32名行业顶尖人才担任20条重点产业链首席专家,争取智库单位37个、支撑机构47个,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及团队866个,全市产业人才总量达到27.9万人。

南北协同,让苏州人才为“宿”所用

抢抓省委、省政府谋划新一轮南北协调发展、苏宿两市签订新一轮挂钩合作协议的有利契机,宿迁拓展苏宿南北挂钩合作机制,实现苏州各类优秀人才为“宿”所用。

“以前没有办法只能采取保守治疗,现在苏州专家来了,手术在宿迁就能做,真是太方便了。”在宿迁市中医院接受完脊柱内镜手术后,市民刘女士连连为援宿专家、苏州市中医院骨伤科副主任医师韩松点赞。

为支持宿迁提升各级医疗水平,年初以来,苏宿两地加快推进卫生健康南北共建,苏州市19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宿迁市16家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帮扶对应关系,让宿迁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苏州的优质医疗服务。

此外,两地还携手开展干部人才双向挂职交流。苏州多批次派驻援建人员,有力推动了宿迁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7月28日,宿迁市政府专门作出决定,授予邢全男等32名第五批期满返苏人员“宿迁市荣誉市民”称号。

内部协同,培育“永久牌”本土人才

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着力引进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此,宿迁大力实施“西楚英才”计划,着力引进培养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突破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人才及青年后备人才。技能型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顶梁柱,今年3月,宿迁出台《“技能宿迁”行动(2022—2024年)实施方案》,推进百企岗位练兵、百场技能竞技,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全市共引进高校毕业生3.4万人,培育培养各类技能型人才10.6万人。

“没想到没有高学历、不用发论文,也能评上高级职称,这对于我们扎根乡村一线的技术人员来说,既是肯定更是鞭策。”省“三带”名人、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方武感叹。

为助力乡村振兴,宿迁出台乡土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施办法,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奖项等倾向,为在传统工艺、古建技艺、现代农技等领域掌握特殊技艺技能的能工巧匠、生产能手、经营能人等直接认定技能等级。目前,全市共培养评价乡土人才8056人,有1100多人获评职称。

厚遇人才方能群贤毕至。聚焦打造“近悦远来”的良好生态,宿迁整合人才服务事项,上线人才服务云平台,办好人才关注的“关键小事”,帮助人才解决“后顾之忧”,为人才发展提供全周期、全要素闭环服务,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2021年,全市发放人才补贴及购房券1.4亿元,发放“人才贷”“苏科贷”4.1亿元,21户人才企业获得创投资金4.3亿元。

“我们将抢抓人才协同发展改革这一重大机遇,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南北挂钩、跨江融合格局,为宿迁高质量发展集聚资源、构筑优势。”宿迁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高飞说。